空军建军70周年演讲稿,空军建军节演讲稿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7-03 07:26 阅读:
空军建军70周年演讲稿,空军建军节演讲稿
Afte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Air Force watched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Air Force, the mood could not be fla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was a wave of flowers.Gao Yuan's sky, eternal

中國空軍60周年觀后感

觀看空軍60周年成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蕩,波瀾起一陣陣水花。

高遠的天空,永恒的追求。

在世界軍事科技迅猛發展、軍事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戰略前沿、制高點已經匯聚在集技術、空間、戰略于一體的空天。

在這片高遠的天空中,凝聚著空軍這一軍種的理想、意志和激情。

在中國空軍成立60周年之際,我們在此以影像呈現的方式,將帶入中國空軍的軍陣之中,共同領略感受空軍官兵的戰斗生活和情懷。

這是片神奇的天空。

它是空軍人的責任空間、力量空間、追夢空間。

新中國建立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采取敵視的敵視的態度,美蔣飛機不時到大陸進行襲擾,所以中國決定申請前蘇聯空軍來華協助防空,并幫助訓練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1950年2月26日前蘇聯防空軍第106殲擊航空兵師來華,進駐上海、南京等地,朝鮮戰爭爆發以后,蘇聯近衛第151殲擊航空兵師進入沈陽,到年底前蘇聯共派出13個航空兵師來華,包括10個殲擊航空兵師、2個強擊師、1個轟炸機師等部隊。

這些部隊一面執行防空任務,一面訓練中國空軍飛行部隊,隨著中國空軍力量的壯大,前蘇聯來華防空部隊陸續完成使用回國。

中國空軍在建立之初,國家尚未完全統一,所以空軍擔負著繁重的作戰任務,包括防空、剿匪等,所以采取了邊打邊訓的方針,在發展之中壯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派出志愿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從1950年12月到1953年7月,中國空軍共派出10個殲擊航空兵師、2個轟炸航空兵師入朝作戰,共擊落敵機330,我方損失230架,發揚了我軍不畏強敵、英勇奮戰的優秀精神,涌現了包括王海、張積慧、韓德彩等一批戰斗英雄。

在朝鮮空戰之中,與美國空軍作斗爭的除了中國志愿空軍之外,還有前蘇聯志愿空軍,實事求是的說,由于當時中國空軍剛剛組建,人員訓練不足,實力相對較弱,所以空戰之中,還是以前蘇聯志愿空軍作為主力,不過通過朝鮮戰爭也為中國空軍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為中國空軍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針對新時期國際環境出現的新變化,中國空軍在新時期的建設方針是完成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建設一支信息化空中作戰力量,繼續精簡部隊規模,減少作戰飛機數量,重點發展隱身作戰飛機、大型運輸機、防空反導系統、加強指揮引導系統等,特別是國產殲-20隱身戰斗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掌握了第四作戰飛機的研制技術,它是空軍作戰飛機的一個重大突破,而運-20大型運輸機的成功,解決了空軍遠程力量投送不足的問題。

展望未來,中國空軍將會進一步深化質量建設,升級武器裝備,以便更好的維護國家領空的安全。

近過60周年的建設,中國空軍已經成為一支作戰能力的強大的現代化空中作戰力理,成為捍衛祖國領空和安全的柱石。

軍人核心價值觀演講稿

呵呵,我搞這個專題,花了相當的功夫,發些不的想法,供您參考吧。

在進入正題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值得追求、最可珍惜、最幸福的,是什么

(暫停)有人說,是找到一份薪酬豐厚的工作,過上香車美房、豐衣足食的富足生活;有人說,如果有朝一日能夠身居高位、權傾一方,享受眾星捧月的無比榮耀,就別無所求了;有人說,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了生命,再多的金錢、再大的權力,又有什么意義呢

還有人說,人活一世,就是要為子孫后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家庭、家族延續下去……對這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可能不盡相同。

有一首廣為傳頌的詩,也可作為一種答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作品《自由與愛情》。

可貴的是,詩人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846年,23歲的裴多菲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并一見傾心。

然而擁有財富和地位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個窮酸詩人。

面對阻力,裴多菲與尤麗婭的愛情沒有中途夭折,反而更為堅定熱烈,終于沖破家庭門弟的藩籬,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歷經曲折終成眷屬的裴多菲對愛情的甜美是最有體會的,為了心愛的人,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

但是,為了追求奧地利統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的獨立自由,蜜月中的裴多菲寫下這首著名的《自由與愛情》,毅然投筆從戎,成為一名少校軍官,拿起武器反抗俄奧聯軍的進攻,捍衛國家獨立。

1849年7月31日,在與數倍敵人的戰斗中,裴多菲的胸膛被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長矛刺穿。

他犧牲時年僅26歲,身后留下22歲的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首詩作了最悲壯、最生動的注解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民主革命、民族獨立斗爭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如就義前寫下《與妻書》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刑場上以樹枝為筆寫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前給兒子寫下遺書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臨刑前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革命英雄夏明翰等等。

同學們,眾多中外革命者寧愿放棄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革命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源于對我們剛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的思考。

要想真正把這個問題講明白,就請大家進入第一部分。

一、價值觀探秘 1.價值。

“價值”(value)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 。

價值概念最初產生于倫理學研究,用來分辨善和惡。

18世紀,對價值的研究又在美學領域展開,主要是區分美和丑。

19世紀,西方價值學創始人赫爾曼•洛采和奠基人德爾班認為,價值是哲學為世界立法的“規范”,價值就是“意味著”,就是具有意義(說句題外話,這話聽起來讓人不禁想起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名言:“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學者亨利•李凱爾進一步認為,“只有存在的價值的總和,才構成了世界”。

他們的觀點簡單地說就是:哲學本質上就是關于一般價值的學說,并且只有作為價值的學說才存在,價值論即等同于哲學。

馬克思主義對價值的概念也十分明確,作為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作為哲學概念,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通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價值是一種關系范疇,是主客體關系的一種表現,是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或效用。

在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價值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一種社會存在。

價值依人而存在,無論人的價值還是物的價值,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存在的,都是對于人的價值。

人是一切價值的主體,是一切價值產生的根據、標準和歸宿,是價值的創造者、實現者和享有者。

這很好理解,黃金價值很高吧,它可以用來兌換和購買各種商品。

然而,對于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來說,黃金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個累贅,平時值不了幾個錢的水在這種情況下卻體現出巨大的價值。

說完了“價值”,馬上來看“軍人價值”。

2.軍人價值。

軍人價值是人的價值的一種特殊形式。

軍人,是指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

因此,軍人價值就是指從事軍事活動的人員的價值。

軍人價值既包含每個軍人個體的價值,又包含整個軍人群體的價值。

軍人價值是國家、社會、人民對軍人的需要同軍人對這種需要的滿足的一種肯定關系。

軍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軍人與國家、戰爭(和平)、社會進步的關系之中。

辯證地看,軍人的價值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將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需要的主體,軍是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軍人價值就是軍人的奉獻與犧牲;二是將軍人作為需要的主體,國家、執政黨、統治階級、政府和社會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來看待,軍人價值就是對軍人的尊重與滿足。

軍人價值創造方式具有超常性,軍人價值主要是保障價值創造的價值。

在革命戰爭年代,軍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在和平時期,由于軍人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其價值不容易顯現出來,只有在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的危機發生的緊要關頭,才能顯示出軍人的價值。

其實,和平時期軍人雖然不生產物質價值,但是生產精神價值、政治價值和安全價值。

有觀點認為,在職業軍人眼里,就沒有“和平時期”這個概念,所謂“和平時期”在軍人眼里只是兩場戰爭的間歇期而已。

對于軍人而言,只有戰爭時期和戰爭準備時期。

為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保衛人民安居樂業,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晝夜站崗放哨、巡邏值勤;為了隨時打贏戰爭,他們必須時刻戒備。

正如軍旅詩歌所描述的那樣:“曉戰隨金鼓,宵眼抱玉案”(李白《塞下曲》),“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行》)。

在一個和平穩定、欣欣向榮的國家里,軍人即使默默無聞也不能說說明他們沒能價值。

相反,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本身就已經強有力的證明這個國家的軍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如果說,其他職業創造的價值還可以換算、替代的話,軍人創造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缺少了軍人創造的價值,其他價值創造活動就失去了保障,即使創造了,也可能被掠奪。

看一下近代史就知道,清政府的國民收入曾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直到清末,GDP仍是世界第一。

然而,由于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由于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逐漸落后,尤其是軍隊發展與世界軍事革命嚴重脫節,這個世界頭號富裕的東方帝國無力抵御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難逃被列強任意宰割的悲慘命運。

圓明圓的廢墟從反面映證了,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價值。

3.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對基本價值的看法和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

價值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相互包含。

如果說世界觀、人生觀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

人生是什么

那么,價值觀則是回答我們需要什么

追求什么

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人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人不僅僅滿足于知道世界是什么,而且還要進一步追問世界的意義與價值;人不僅僅滿足于知道人生是什么,而且還要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人生的意義原本就是一個價值問題,人的價值問題是全部價值問題的核心。

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觀是價值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或者叫做價值的觀念表現。

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并為相應的經濟基礎服務。

西方國家的學者往往有意回避價值觀這種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宣揚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我價值”,用抽象的“價值論”作為價值理論基礎。

在他們筆下,“價值”和“價值觀”這兩個概念經常是混同使用的。

關于價值觀的分類。

由于人們對價值的分類多種多樣,標準也不統一,所以價值觀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有人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經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軍事價值觀、交往價值觀、婚戀價值觀等;也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生死觀、義利觀、得失觀、金錢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人際觀、權力觀、審美觀、婚戀觀等;還有人把價值觀分為物質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集體(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

4.軍人價值觀。

軍人價值觀,是軍人依據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評價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意義、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觀點。

軍人價值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對一切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它包括軍人關于物質世界價值的觀念,關于人類社會價值的觀念,關于人的價值的觀念等等。

狹義的軍人價值觀特指軍人對軍人價值的根本看法。

軍事科學院張明倉研究員認為: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戰爭和軍事活動中形成的對人生、軍人職業、軍事活動的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其核心是“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

由于軍人職業責任重大,生活環境非常艱苦,軍事活動充滿危險和艱辛,軍人價值觀更加強調忠誠、勇敢、愛國、團結、奉獻和犧牲。

一般來說,軍人價值是本民族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軍人的優秀品質往往是社會倫理道德的精粹,是本民族價值品格的精華。

在世界各國,有許多道德楷模都是軍人。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關羽是三國時代蜀國名將,民間尊稱為關公、關二爺。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謚,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他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

凝聚在關羽身上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實質上就是五千年華夏靈魂的化身。

關于軍人價值觀的分類,臧樹華、宋家胤在其著作《軍人價值觀教育十講》中,把軍人價值觀分為軍人社會道德價值觀、軍人人生價值觀、軍人金錢價值觀、軍人訓練價值觀、軍人成才價值觀、軍人作戰價值觀、軍人交往價值觀和軍人戀愛、婚姻、家庭價值觀等。

5.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有一般價值觀和核心價值觀之分。

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定的部分。

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的,核心價值觀卻是唯一的。

核心價值觀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靈魂,從深層次穩定恒久地影響著個體或群體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和價值實踐。

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應當準確、凝練、深刻。

學者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精煉表述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許多有參考價值的表述,歸納進來主要有:“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發展、富裕、民主、文明”;“人民至上、公平正義、勞動優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人本、和諧、幸福、持續”;“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法為基、以公為善、以勞為美、以家為安”等等。

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滲透于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于國家的政策、制度、法律、道德之中。

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作用是:對全社會的價值選擇、價值追求具有導向作用;對不同類型、層次的價值觀具有整合作用;對社會意志和力量具有凝聚作用;對塑造民族精神境界具有奠基作用;對民族興盛具有支撐作用。

歷史反復證明,只有先進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促進社會進步。

一個國家如果離開了核心價值觀的支撐,雖然一個時期的表面的經濟繁榮也可以出現,但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核心價值缺失最終要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并逐漸演化為精神危機,乃至社會危機。

6.軍人核心價值觀。

剛才,我們一鼓作氣,逐步深入了解了5個基本概念以及相互關系,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軍人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知道,軍人價值觀集中體現了軍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

毫無疑問,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使命條件下,軍人價值觀的內容會相應具有不同的特點。

但是,其中最基礎、最核心、最穩固的部分是具有延續性,在較長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的,這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

軍人核心價值觀是軍隊在其軍事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適應統治階級、政黨要求的根本價值觀念。

軍人核心價值觀是整個軍人價值體系的軸心,是軍人精神支柱的內核,也是一支軍隊應長期秉承的根本準則和始終遵循的精神路標。

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凝聚軍心的核心價值觀。

軍事上不過硬一打就垮,而沒有核心價值取向的軍隊不打自垮。

既然軍人核心價值觀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專門講一講軍人核心價值觀。

二、聚焦軍人核心價值觀 讓我們將穿梭于廣闊的時空,看看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前世今生。

1.縱覽傳統軍人價值觀。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武德文化與軍人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武德,就是從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品質等。

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莊王。

他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

“武”與“德”二字聯用,始見于《國語•晉語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

《尉繚子•兵教》中說:“此之謂兵教,所以開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

”這里提到的“武德”指的是軍人的歷史使命,即責任、義務和軍人的價值。

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是以“仁”為核心,以“精忠報國”和捍族保民相統一的文化體系,愛民、愛國是武德最核心的價值,是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

從楚莊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執干戈以衛社稷”到《國語》中的“為國者利國之謂仁”等,無不揭示了這一點。

那些被歷史謳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等,大多是“精忠報國”“扶眾安民”的典范,對全民族、全社會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孫子兵法》開篇首句中即明確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計篇》)。

這就把養兵用戰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軍人的價值。

《孫子兵法》反復強調“修道而保法”,“自保而全勝”,“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安國全軍之道”等原則,闡明“安國保民”是軍人的最高價值目標,是衡量軍人價值大小,軍事行為正當與失當的根本標志。

孫子也相當重視的將帥的武德修養,把“將事”視為“五事”之一,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安危之主也”(《作戰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謀攻篇》)。

他明確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形成了以“五德”為綱的將帥品德規范體系和具體修養要求。

孫中山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明確提出軍人價值、軍人使命等概念,強調指出:軍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衛民者,軍人之天職”的道理,發揮其“忠愛民國”的優良品質,盡其“興武止戰”之使命;只有努力恪盡“天職”,永葆“良質”,才能“以保軍人之價值”。

“捍族衛民,矢忠必勇”,是孫中山對傳統武德文化“精忠報國、和軍制勝”價值觀的繼承與創新發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武德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和發揚者。

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建立了不同于舊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好八連精神、硬骨頭六連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閃爍著中華傳統武德文化的光輝,為新時期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放眼外軍核心價值觀。

在高度現代化的全球化時代,“軟實力”成為愈益凸顯的影響戰斗力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國軍隊在改進武器裝備、改革編制體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引導”、“文化熏陶”、“道德提升”等“軟實力”建設,尤其重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

美軍歷來重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灌輸,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把軍人核心價值觀建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入“基礎戰斗訓練教育”,制成各種形式的精神宣傳畫懸掛、張貼在營區、訓練場甚至官兵的床頭;聘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參戰回國的“戰爭經歷者”現身說法;還安排了5000多名隨軍牧師,以“上帝的語言”傳播和強化軍人核心價值觀念。

各軍兵種和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提出相應的價值觀,如美陸軍將價值觀概括為“忠誠、責任、尊敬、奉獻、榮譽、正直、勇氣”七條,美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榮譽、勇氣、奉獻”,同時宣揚“海軍是海洋的主人”、“海洋中的利刃”;美空軍宣揚“正直、進取、忠誠、堅毅、無畏和奉獻精神”和“正直第一、服務至上、事事爭優”的價值理念,把“誠實與正直第一、先公后私、工作優異”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美海軍陸戰隊的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勇氣、責任”;西點軍校則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學員價值觀養成的座右銘。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軍人失去往日的榮耀。

2007年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重整軍隊計劃,提出“為重振俄羅斯擔當使命”的口號,俄軍以 “認真履行軍人的天職,勇敢地捍衛俄羅斯的自由、獨立和憲法制度,保衛人民和祖國”為價值理念,其核心價值觀也表述為“榮譽、責任、形象、紀律、勇敢”。

日本生存空間狹小,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存和發展僅靠個人或單家獨戶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團結起來形成群體力量方能求得生存,個人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形成了群體主義價值觀。

日本自衛隊在建軍計劃中強調:“沒有精神支柱的軍隊等于空中樓閣”,“有了新式武器而精神力量薄弱,等于把火箭將給了稻草人”。

日本自衛隊突出“忠誠武勇、衛國衛家、忠于職守、嚴守紀律、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一種表述是“忠誠、守紀”。

英軍宣揚“效忠國家”的價值觀念,其精神內涵是無條件承擔義務、自我犧牲和相互信任。

英軍在“軍隊價值觀”中規定:“無私的個人承諾是軍事服務的基礎。

你必須隨時隨地準備聽從召喚,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這意味著你必須將軍隊和團隊的使命置于你個人利益之上……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去完成你的任務,無論有多么危險和艱難。

”其核心價值另一表述是“忠誠、自豪、堅定”。

法軍宣揚“紀律、忠誠、獻身”的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是“忠于法蘭西,做不屈的高盧雄雞”表述為“自由、平等、頑強、堅韌”。

德軍的核心價值觀為“忠誠、服從、勇敢、奮發”。

印軍倡導“克制、自尊、守紀、集體精神”,其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是“榮譽、智慧、責任、靈魂、自尊、惠人”。

以色列國家雖小,但軍隊戰斗力卻十分強悍,經過幾次中東戰爭,逐步確立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

以軍核心價值觀是“憂國獻身、勇敢頑強、知識智慧、共濟互助”。

3.解析我軍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

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提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又體現了軍隊的職能使命的要求;既吸收了古今中外軍人核心價值的合理內容,又充分體現了我軍核心價值觀的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

其主要特征有 :一是彰顯我軍本質屬性。

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時候都是為本階級實現自身利益、為執政黨履行使用的工具。

我軍與西方國家軍隊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軍是黨締造的人民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處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始終把黨的政治理念作為軍隊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來遵循,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用。

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多年來經受國內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經歷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風波和自然災害的考驗,仍然屹立不倒,保持安全穩定良好局面的根本原因所在。

關于這一點,在原蘇聯身上能夠找到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列寧在發動和領導十月革命中首先著手建立以工人赤衛隊為基礎的紅軍,并特別強調和堅持布爾什維克黨對紅軍的領導。

正是這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軍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態勢下,以頑強不屈的戰斗精神有力地鎮壓了白匪叛亂,擊退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入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軍隊,保衛了蘇維埃政權。

然而,二戰勝利后如日中天的蘇共和軍隊在西方“和平演變”攻勢下,沒有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尤其是缺乏對官兵積極的價值引導,蘇聯軍隊與蘇共漸漸離心離德。

在“8.19”事件中,當蘇聯國家和人民最為需要的危急關頭,軍隊倒戈,蘇共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也喪失了執政地位,龐大的蘇聯一夜之間解體。

蘇聯解體后,軍隊價值觀混亂,道德墮落,形象敗壞,民眾對軍隊的信任竟然一度下滑到30%,低于40%的國際警戒線。

這里還有幾幅圖,從圖片對比中,中美兩國軍隊在自然災害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反差一目了然,這也是人民軍隊根本性質最直觀的體現。

二是體現職業特殊要求。

國不可一日無軍隊,現代國家必須維持一支精干高效的、以職業軍人為主的常備軍。

盡管我國當前還沒有 “職業軍人”的正式提法,但是,當代軍人,尤其是將要在部隊長期服役的士官(學員)、軍官,要相創造輝煌的軍旅生涯,就應當努力錘煉自己的職業化軍人素養。

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紅日》再次詮釋了國民黨將領張靈甫的形象。

客觀來說,張靈甫的確是一名純粹意義上的職業軍人。

作為抗戰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團長之一(另一個團長是謝晉元),張靈甫打過無數惡仗、苦仗、硬仗。

凇滬會戰,張靈甫脫掉身上衣服,抱著機關槍帶著敢死隊沖殺日軍,斃敵800余人。

張古山戰役,與日軍激戰五天五夜,身中七塊彈片,血染征衣,仍然指揮作戰,直到勝利。

共產黨員劇作家田漢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真名實姓地謳歌了張靈甫。

南昌會戰,張靈甫右腿被日軍機槍打中,受了重傷,軍醫要鋸掉張靈甫的右腿,張靈甫將手槍交給隨從副官,厲聲說:“誰鋸我的腿,你就槍斃誰

”匆匆包扎傷口后又沖上前線。

不久,上高會戰,張靈甫的腿又被炸斷。

蔣介石親自派飛機送張靈甫去香港治病。

手術不久,張靈甫在報紙上看到軍人戰時不能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修養一個月就可以痊愈的勸告,大義凜然地說:“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腿

”提前歸隊,于是落下殘疾,人稱“跛腿將軍”。

八年抗戰,張靈甫以其功勛獲得過美國金質自由勛章,國民政府自由勛章,被蔣介石譽為“模范軍人”,被朝野稱為“常勝將軍”。

197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時,言辭懇切地說:“我當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靈甫是我的學生。

我們沒有把他爭取過來,我有責任

”。

由此可見,拋開政治信仰,張靈甫的職業軍人素養是得到國共兩黨共同認可的。

三是繼承傳統與時俱進。

中華傳統武德文化承載著中國歷代軍人不懈追求崇高價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現了軍人所奮斗的價值目標、價值實現途徑和價值評價標準等完整的軍人價值觀體系。

其發展的規律性與價值特性,也在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面臨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考驗。

軍委胡主席站在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我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要保證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須重視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使官兵身居軍營胸懷天下,身處盛世毋忘國家安危,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

四是軍隊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走在前列。

回顧建軍80多年的成長歷程,我軍一直是黨所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忠實信仰者、優秀宣傳者、模范踐行者。

毛澤東同志給解放軍規定了三大任務: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

過去雖然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概念,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基本要素是始終存在的,并強烈地反映在人民軍隊的信念和實踐中。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人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要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提高全體指戰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

”這充分體現了黨對人民軍隊的高度信賴,更是黨對人民軍隊的特殊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工程,要求軍隊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影響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確立和普及。

關于國慶大閱兵的演講稿

看盛大的閱兵儀式有感 光陰似箭,日歷也穿上了“國慶裝”。

今天——10月1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盛大的節日,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的喜慶日子。

!!!!此時此刻的天安門前已是人山人海,樂聲陣陣。

在這喜慶的日子,祖國母親的兒女把您團團圍住,歡慶著,問候著。

有解放軍戰士、學生以及各省和各族的人民,他們都掛著鮮花、紅旗。

一萬多名學生持著紅色和黃色的鮮花,組成了四個大字“祖國萬歲”。

這四個大字的周圍是由黃色的鮮花圍成的,這紅色和黃色不是象征五星紅旗嗎

……此時的天安門是花的海洋,樂聲的海洋,但是吸引我的還是解放軍叔叔的閱兵儀式。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長安街的天安門廣場前進。

“咚——咚—— 咚”多么有勁,多么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

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

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斗,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 “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后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就在這個時刻,一群身穿橄欖綠軍裝的威武之師走了過來。

口號聲如雷貫耳,有如開閘流出的急水,有如滾滾而來的大潮,有如在荒原上奔騰的駿馬。

你看,他們的軍資是多么標準,步伐均勻,剛勁有力,每一個動作都一致。

行進的時候,這千萬個人的行動如同一個人,橫直有行,行行筆直,就像刀切一樣,個個面目莊嚴、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向黨和國家致敬,向人民致敬。

這一舉動,無不牽動和震撼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

當受閱的三軍勇士邁著矯健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通過天安門時,國防武器已接踵而來地展現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戰坦克、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種戰略導彈。

祖國啊,祖國,你讓我看到了你60年來的繁榮昌盛和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你的人民從此揚眉吐氣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想到這,我全身每個毛孔如吃了人參果,無一處不激動,無一處服帖。

如果時間可以停住,真想能夠留住那永恒的一瞬間。

強大的軍隊和先進的戰斗武器,為祖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安全保障,為祖國的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天,這只跨世紀的軍隊在天安門廣場向祖國和人民展示了他們的風貌、變化和成就,讓人民對這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充滿了信心,對祖國的前程也充滿了信心。

面隊著威嚴的陣容,雄壯的節奏,整齊、矯健的步伐,閃亮的槍炮,還有青春般的口號,我真想大聲喊:“偉大的中華人民萬歲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

!

急急急

~~

~我愛中國的演講稿

~

“生命本身并不特別,是價值賦予它靈氣與色彩。

而生命的價值是由每個人自己創造的,任何人都作不得假,只有依靠自我的執著與努力,才能為生命揮灑絢麗。

”———引自影片《泰坦尼克號》丁曉兵,一位獨臂英雄,20年前他用左手向軍旗敬禮曾經感動過中國;丁曉兵,一名黨員干部,20年后他用一條胳膊擁抱生活再一次感動共和國。

  他充滿傳奇色彩的軍旅生涯牞深刻地詮釋了生與死、苦與樂、權與利、情與愛、美與丑等一個個人生重大課題。

他永葆本色的鮮明黨性,真實地回答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

  “從沒人逼著我這樣去做,我只是覺得人活著要對社會有貢獻,只有不斷地奉獻自己,才能踏實地享受生活。

  你不要干了一點事就惦記著報酬,甚至覺得自己吃了虧。

”———選自丁曉兵日記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丁曉兵,祖孫三代當過兵、打過仗。

1983年他穿上軍裝步入軍營,第二年就開赴南疆參加了重要軍事行動。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丁曉兵出色完成了20多次偵察任務,直到當兵剛滿周年的那天,執行“抓舌頭”任務時一枚手雷砸在他和俘虜身上。

他當時想都沒想抓起手雷往外扔,結果一出手就空中爆炸。

醒來發現俘虜想跑,猛撲上去想按他脖子,卻突然發現右手不聽使喚。

再一看炸斷的手臂只剩張皮吊在那兒晃蕩,鮮血往外直噴,露出來的骨頭一端插在泥土里。

回撤的路上樹杈鉤人,行動十分不便,渾身是血的丁曉兵咬住衣角,掏出匕首把胳膊割斷別在腰帶上,翻山越嶺4小時見到接應的戰友時,他一頭栽倒在地上。

血壓沒了,心跳停止,在場的人都以為他犧牲了,誰料這位新戰士竟奇跡般地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永遠失去了右臂。

當時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的事跡,這一年他入黨、提干、立了一等功,并獲得為他特設的第101枚“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社會各界邀請函和鮮花一起向他涌來,他成了眾人矚目的英雄。

  丁曉兵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600多場,數千封來信充滿對英雄的贊美之詞。

然而一封署名南京航空學院教師王民的信,卻觸動了功臣的心靈。

  信中說,“我認為你成為英雄,只是過了第一關,你是否真心英雄,我不愿輕信,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跡從你身上出現,這英雄的稱呼你才當之無愧。

”像丁曉兵這樣的英雄,應該有一定的生活待遇,享享清福。

可當領導找他談話時,丁曉兵卻出人意外地提出參加學習、繼續從軍兩點請求。

1986年,組織上破格保送小丁到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深造,畢業時學院曾勸他留校或推薦他去部隊機關工作,老家也空出副廳級位置請他走馬上任,可丁曉兵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常人難以想象的抉擇,凸現出一個男人、軍人、共產黨人的高尚風范。

1988年,丁曉兵放棄了鮮花鋪就的大道,毅然來到駐錫8720部隊最艱苦、最基層的一個連隊當上了指導員,這一年他23歲。

  “我非常喜歡枇杷樹,因為它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你隨便往土里一扔,枇杷果就會生根、開花、結果。

我覺得做人也應該這樣。

只要你熱愛生活,陽光就會給你破土而出的溫暖和力量。

”———選自丁曉兵演講稿丁曉兵所在的八連是有著幾十年光榮傳統的尖子連隊,獨臂硬漢憑著那股子不服輸的精神,硬是從新的起跑線上闖過道道難關。

連里緊急集合,丁曉兵手、腳、嘴并用捆背包,倒數第一拖了后腿。

  通訊員勸他不要為難自己,并動手幫他,丁曉兵“生氣”了:“你幫我這次,能幫我一輩子嗎

”團里手榴彈考核,全連就丁曉兵一人不及格。

他掉下一句話,“我一定在這個地方把這個臉撿回來。

”一個月后,團里組織第二次模擬考核,丁曉兵結果一出手58米,并從此在軍事考核中再也沒給連隊拉過分,八連不僅榮獲集體一等功,還被集團軍樹為“基礎建設樣板連”。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尖子連隊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故。

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干不好的事、帶不好的兵的硬漢子牞開始擔心能不能繼續留在部隊再穿這身軍裝。

是啊,英雄不是神,更不是孤島,背靠著黨的培養與戰友的信任。

部隊首長考慮到丁曉兵今后的發展,決定給這位戰斗英雄、殘疾軍人一個鍛煉的機會。

丁曉兵當團政治處宣傳干事,先后有100多篇作品在全國各大媒體發表;到落后的二營擔任教導員,第二年就帶出了新典型。

1997年丁曉兵走上團政治處主任崗位,從琢磨退伍兵丟棄筆記等細節中,他反思出思想工作經驗105條在軍中推廣。

在丹陽湖施工中,他一條胳膊沒法挖泥,抬土方在雪地里踏行;在壽縣大堤上,他扔掉假肢扛沙包,空袖管在夜雨中飄蕩……“什么是黨員,這就是共產黨員

”深受感動的官兵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先進代表的熠熠風采。

  英雄在平凡的日子里選擇艱苦、選擇清貧、選擇責任、選擇挑戰,永葆人民功臣這一榮譽的圣潔,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展示了與時俱進的新時期軍人形象。

這么多年來,他一步沒拉地從基層干到團里,經常擔任急難險重任務,他個人和他所帶的連隊、團隊捧回的各種獎杯、獎狀、獎牌、獎章有288個之多。

  2002年12月丁曉兵擢升為團政委,20年后的今天,他用左手又摘取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稱號,再一次成為中央新聞媒體的“聚焦對象”。

  丁曉兵左手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沒有人逼著我到基層來,既然來了就得干出個樣子來。

別人兩只手能干的事,我一只手也必須出色完成。

黨員干部如同‘挑夫’,一頭擔著黨的重托,一頭載著群眾的希望。

”“我愿做一竿翠竹,有骨有節,頂天立地,雖然難為棟梁,也能撐起一片天空。

我愿做一朵紅梅,不邀春,不媚俗,一生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選自丁曉兵《竹梅題畫詩》從小聽過丁曉兵《信念之火》那場報告的留美女學生匡雪婷,2003年回到母校問起“丁曉兵還在講奉獻嗎

”上世紀90年代曾在頭版頭條位置突出報道過這位英雄的無錫日報,去年“八一”建軍節與丁曉兵所在的部隊喜結共建對子,我當場問過丁曉兵對20多年前的壯舉至今是否后悔

”這位從戰火中走過來的英雄,經歷時代環境的變遷,面對不斷變化的生活,對人生準則自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

他常說,“一個真正的軍人應該平時忘我,戰時忘死。

”當年在昆明空軍醫院照料他的護士,現在是愛人的陶婉珠知道,丁曉兵最愛去烈士陵園感受心靈洗禮,家里最珍惜的物品是戰場上帶回來的吊床,平時最拿手的特長是繪畫、書法,心中最恪守的信條是:不怕別人說無情,不怕別人說沒用,不怕別人說沒錢。

  一家房地產商盛情邀請,如果答應出席開盤儀式,優惠提供一套住宅;一位私營業主上門懇求,只要派個把士兵替企業站崗,外快酬金6位數;丁曉兵曾經有過困惑,但從未犧牲榮譽,更不肯丟失精神陣地。

弟弟丁文新下崗生活困難,想找當官的哥哥攬個送菜活兒被他推掉,可部下與愛人分居兩地,他卻利用“名人效應”四處幫軍嫂尋工作。

戰士患上白血病,丁曉兵不光自己掏錢,還動員指戰員捐款。

臨別時牞退伍兵脫下軍裝磕頭灑淚。

他救助過的兩位老太,一個苦苦尋覓恩人2年多,一位說要把他像片掛在自家大堂上。

  “雖不能像花一樣明艷,還可以像樹一樣長青。

”20多年來,丁曉兵面對鮮花和榮譽,面對傷殘與現實,面對優待與誘惑,不但沒有貶值、變質,相反增值、升華,續寫共產黨員永不褪色的傳奇故事,給世人留下人生啟迪。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