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作文的语文老师,学作文和教作文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网络资源 时间: 2022-07-05 20:42 阅读:
教作文的语文老师,学作文和教作文

语文老师应该会写作吗?不会写作的语文老师就教不好学生作文了吗?

黄厚江老师的观点是:语文老师要懂得写作,才能教好写作。

语文老师不一定要有写作才华,但必须懂写作

10年前我在某省作一个作文教学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大学教授问我:你觉得你的讲座有用吗?我听出他的话暗藏玄机,于是也和他绕起弯子:说有用,也没有多大用;说没用,也有点用。没想到他直截了当地说: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写文章的学生,不管什么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统统没用!话很尖刻很刺耳,甚至有些偏激,但的确不无道理。

后来在一所师范大学和未来的语文教师们座谈,当我说到上面这位教授的话,一位同学站起来就问:难道教师一定要会写作才能教作文吗?那么请问什么叫会写作呢?只有像作家一样才叫会写作吗?难道作家就一定能进行作文教学吗?难道每一位教师的写作能力都必须超过他的学生吗?接着他引述某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并不会游泳的例子进行反驳。年轻人气盛,说话咄咄逼人,逻辑上很多漏洞,我暂不讨论,但他的话也不无道理。

有些教师真的不会写作,但他的学生作文未必就差,甚至他的作文教学也很受学生欢迎,或许也很有效;有些教师很有写作才华,但他的作文教学未必就好,学生的作文也未必就写得比其他班级好。

这么说,是不是认为教师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没有关联呢?是不是否定教师写作素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呢?当然也不是。我的基本观点是: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写作才华,也未必要写出多少好的文学作品,但必须懂写作。只有懂写作,才可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才能教得好学生的写作。

会写作不一定懂写作,只有懂写作才可能教得好写作

“懂写作”和“会写作”不是一个概念。会写作,不一定懂写作,会写作很可能是擅长某一方面的写作,可能会写却说不清楚,更不一定会教别人写作。懂得写作的人,或许写作方面并没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写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更懂得如何去指导别人的写作。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懂写作”比“会写作”更为重要。

懂写作,才能有比较正确的写作教学理念。现在有些老师或者简单化地提倡自由作文,或者一味进行应试作文的训练,或者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或者致力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都是由于不懂写作而造成的。懂的教师肯定知道,中学生的作文不能等同于文学写作,也不同于作文竞赛,它有着自身的写作规律。简单化地表现生活,表现自我,表现真情实感,都不能解决问题。

懂写作,才能对学生写作提出合理要求。拿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来说,提出“新颖”、“深刻”、“有文采”等发展等级的要求,我以为,这就是不懂得中学生作文的特点造成的。按照目前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语文教师有多少能达到要求呢?阅卷老师有多少人能达到要求呢?命题人又有几个能达到要求呢?大家都做不到,却要求学生做到。

懂写作,就能合理安排中学的作文教学。很多人都发现,目前的作文教学显得有些杂乱无序。但事实上有没有一个“序”存在呢?这个“序”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呢?如果你认为应该有一个“序”,安排好初中三年的写作,先写什么文体,后写什么文体,一共有多少次写作等,这就是不懂得中学作文教学的规律。但如果以为中学作文教学就是杂乱无序的,则又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懂得中学作文教学。即使应对高考,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三年怎么安排,三个月怎么安排,三天怎么安排,在考场怎么安排,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懂写作,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现在很多教师都注重方法的教学:取材的方法,审题的方法,构思的方法……然而,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文的问题主要不是方法的问题,不管你教给他多少方法,没有必要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经验,方法根本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懂不懂写作,看看这四个标准就知道咯!

不同写作类型的不同特点,你都知道不?

写作具有复杂性,不同类型的写作有不同特点。懂写作首先要能够认识到这些特点,对中学作文教学才有准确的定位。

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老师,应该知道中学生的写作本质上是非自由的指令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文从字顺、言之有物、切题得体的一般文章。文学式的作品,竞赛中出奇制胜的获奖文章,乃至中高考中凤毛麟角的高分满分作文,都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或者也不是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能够教出来的。明白了这些,就不会为难自己,也不会为难学生,就知道力气应该花在哪里,也就知道应该怎样花力气。

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需要通过什么途径?

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能力需要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比如文学创作的能力,依靠训练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你看,很多知名的作家都不是大学中文系培养的,更不是中学的作文训练所能培养的。甚至恰恰相反,中学的作文训练只能戕害作家而不可能培养作家。

现在的问题就是两个极端:一种人一味强调所谓的“自由作文”,最后似乎学生的作文不仅应对考试不行,自由创作也没有多大成就,有一点成就的也就是那极少数几个有天赋的人;还有一种人,拼命搞应对考试的训练,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按照类型训练,按照话题训练,按照能力点训练,按照写作方法训练,能想到的都搞了,一切照搬考场的机制,包括打分都是和考试一样,最后似乎也没有什么成效。

自由式写作,的确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了写作的幸福,积累了写作的体验。但考试写作的游戏规则和这全然不同,甚至相反。学生这种写作写多了,就像不知道比赛规则的教练训练运动员,结果可想而知。

而单纯的应考式作文教学,有的只是技巧,只是所谓的方法,丢弃的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素养训练、能力训练。就像一个教练让所有运动员把比赛规则倒背如流,但比赛也终究不能获胜。

遵循规律的做法应该是这两者的互补和共生。

要指导学生写作,学生的写作情景你了解吗?

作文课上,教师几乎总要秀一段,甚至是秀一篇。但效果怎么样呢?就我听的课来看,有的的确有效,有的几乎没效,甚至是反面的效果。是什么原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写作处境。

不同的写作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写作方式,而不同的写作方式又制约写作的质量和作品的质量。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写作情景。否则,他的教学就难免隔靴搔痒:他的话学生不要听,他的要求学生做不到,学生需要的他不教,他教学生的没有用。

你靠什么去调动、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写作呢?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靠什么去调动、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写作呢?不是靠知识讲解,也不是靠方法传授,更不是依靠简单反复的写作训练,最有效的是靠教师鲜活的写作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去激活学生的写作,是依靠多种形式的师生共生写作活动实现写作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喜欢写作,感受写作,认识写作,学会写作。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共生写作”的探索实践。而“共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就是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的“共生”。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写作。一个从不写作的人,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写作规律,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写作教学的规律;他的作文课只能是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方法,或者出个题目让学生写,然后根据自己的好恶打个分了结。其实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书本上多的是,并不需要教师们讲;即使要讲,也是教师用自己的话语讲,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讲,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己的写作体验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一个懂得写作的教师,应该是从自己的写作中获得对于写作和作文教学的理解,而不是从书本上获得,至少应该是把书本的写作知识和自己的写作体验融合在一起,形成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