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护士日记的简介,护士日记电影出品哪一年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24 13:28 阅读:
电影护士日记的简介,护士日记电影出品哪一年

当年有一部电影《护士日记》,反映了上海知识青年支援边远地区工业大建设的历史片段,电影里面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小燕子》也随即传唱开来: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到这里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电影《护士日记》海报

这部由著名演员王丹凤主演的电影于1957年上映,内容很真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我们在西北地区,虽然不同于影片所展示的东北地区,但那建设工地,那基本由转业军人为主体的施工队伍,那个福利区的小门诊部和我们所处的工地和厂区一模一样,看电影时候觉得很亲近的感觉。

建筑队队长乘坐的是二战时期美军军用吉普

影片中的护士是护士学校毕业的学生,算小知识分子,她融入祖国大建设的过程、反映了那一代青年奋发向上的生活现状。

在西北地区,支援西北建设的上海青年也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五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主要是大多数人的工资大都三四十元,学徒工更低,人们的衣着都是布料加补丁,尤其是西南地区过来的老工人家庭,孩子们的新衣服在膝盖和肘部事先就打上两块补丁。可是上海青年男的衣冠楚楚,挺括的衬衣还系着领带,女的身穿毛料上衣或短大衣,旗袍加烫发。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当地老百姓。事后我才知道,上海工人年纪轻轻在上海大都获得较高的技术等级,例如纺织女工二十岁多一点就考上了最高级别,一月的工资七十多元,她们大都未婚,由于当年生活水准低、即使补贴家里顶多用十元左右。在路上一眼就可以看到鹤立鸡群的上海青年。

要知道在我们这大型国防工厂,每月四十元左右的职员和小干部比比皆是,有些人还拖家带口,养好几个人。相比之下可见上海女工丰厚的经济基础,她们的工资和当年的大学生差不多,后来,大学毕业生工资降为58元,比上海纺织女工可差一大截了。

五十年代初工厂定级要考级,考上几级拿几级的工资,我六堂哥在山西淮海厂,他才二十多岁考上了八级工,每月拿一百多元。还有就是提拔干部按职务定工资级别,厂里有个西北大学毕业生提成副科级,立即定为18级,赶上了许多老资格干部。

上海青年喜欢跳舞、看电影。我们厂的大礼堂每周末举办舞会,十几里地之外的纺织城上海女工提前赶来,由于不熟悉我们厂区,向我问路,我看这两位女工大冷天身穿旗袍,外面裹着毛呢大衣,怀里抱着暖水袋,正是“贵气盈盈姿态巧、举止况非凡俗”。

舞厅里的女伴们大都是来看热闹的,对交谊舞还不熟悉,拒绝男伴并非忸怩矫情,是真的难为情。纺织城来的上海女工立刻成为抢手货,可是工厂区的男士们也不配套,一双大笨脚经常往女士的高跟鞋上招呼。

我当年上小学,立即回家提了一只大暖壶,到开水房打开水,一分钱一暖壶,到了舞场上为上海小姐们的暖水袋换水,每份一分钱,几倍的利润呢。

六十年代中期,我上中专,暑假期间,工厂家委会组织大专院校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做家访登记。我在某街坊一户人家登记了他们的家庭状况,男主人是四级工,工资五十二元,女主人是纺织厂上海来的女工,说自己每月七十多元,那个男的脸上明显挂不住。

我感到总体来说,五十年代的工资基本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且干部和工人的差别并不显著。我们学院副院长在部队是大校军衔,行政十级,每月200元挂零,可是他有六个孩子,老婆在授衔前转业,后来带孩子不工作,八个人每人平均二十多元,没有考虑其他负担。而我校教师两口工作,如果两个孩子,生活水准应该比院长还高。

五六十年代上海在我国是高水准的象征,一切生活用品、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都居于领先地位,是质量可靠的保证。我曾经到金属结构厂观摩过他们的机械加工,一部硕大的机床,吐出来刀剑一般的铁屑,着实吓人,那些技术工人都有着一套绝活。

在日常生活中,上海标准也改变着当地人的审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西北的厂矿区有条件的人们穿毛料衣服,女士们烫发……穿着一身黑棉袄棉裤的小女工们不见了。

我退休后,到金属结构厂家属区画写生,遇到一对来自上海的老两口,他们过着退休后的安居生活。男方就在金属结构厂工作,当年从上海江南造船厂来的,女方是纺织厂的上海女工,跟我谈起在上海的生活,在石库门居住的日子,十分怀念,但已经在大西北定居,难以落叶归根了。

在金属结构厂家属区的写生2014

在物流街的写生2014

[db:繁体内容]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