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名句及翻译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28 19:16 阅读:
颜氏家训名句及翻译
1. The full text and translation of \"Yan's Family Training\": The immortal thing cannot be fully framed;Life lives, touching the journey; young1.《顏氏家訓》的全文及翻譯

全文:

神仙之事,未可全誣;但性命在天,或難鐘值。人生居世,觸途牽縶;幼少之日,既有供養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資須,公私驅役;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塵滓,千萬不遇一爾。加以金玉之費,爐器所須,益非貧士所辦。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華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內教,縱使得仙,終當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專精於此。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遂其所稟,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

諸藥餌法,不廢世務也。庚肩吾常服槐實,年七十馀,目看細字,須發猶黑。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枸杞、黃精、白術、車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說爾。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樸子》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

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輩小術,無損於事,亦可修也。凡欲餌藥,陶隱居《太清方》中總錄甚備,但須精審,不可輕脫。近有王愛州在鄴學服松脂不得節度,腸塞而死,為藥所誤者其多。

白話譯文:

得道成仙的事情,不能說全是虛假,只是人的性命長短取決於天,很難說會碰上好運還是遭遭厄運。人在世一生,到處都有牽掛羈絆;少年時候,要盡供養侍奉父母的辛勞,成年以后,又增加養育妻子兒女的拖累。

衣食供給需求,為公事、私事操勞奔波,而希望隱居于山林,超脫手塵世的人,千萬人中遇不到一個。加上得道成仙之術,要耗資黃金寶玉,需要爐鼎器具,更不是貧士所能辦到的。學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人稀如磷角。

華山之下,白骨多如野草,哪里有順心如愿的道理?再認真考查內教,即使能成仙,最后還是得死,無法擺脫人世間的羈絆而長生。我不愿意讓你們專心致力於此事。

如果是愛惜保養精神,調理護養氣息,起居有規律,穿衣冷暖適當,飲食有節制,吃些補藥滋養,順著本來的天賦,保住元氣,而不致夭折,這樣,我也就沒有什么可批評的了。

服用補藥要得法,不要耽誤了大事。庾肩吾常服用槐樹的果實,到了七十多歲,眼睛還能看清小字,胡須頭發還很黑。鄴城的朝廷官員有人專門服用杏仁、枸把、黃精、白術、車前,從中得到很多好處,不能—一例舉。

凡是要服用補藥,陶隱居的《太清方》中收錄的很完備,但是必須精心挑選,不能輕率。最近有個叫王愛州的人,在鄴城效仿別人服用松脂,沒有節制,腸子堵塞而死。被藥物傷害的人很多。

出處:出自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顏之推為回江南,乘黃河水漲,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偷渡,經砥柱之險,先逃奔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齊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還在它的《文章》篇中,通過論述南北朝時的作家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文學觀點和他自己的文學主張。

顏之推很重視文學。他批評揚雄視文學為雕蟲小技的說法,并從個人立身修養的角度說明文學的重要性。對于文學的功用,顏之推不狹隘地僅僅把它歸結為服務于政治教化和實用,他也肯定文學具有愉悅耳目、陶冶性靈的審美功能,同時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

2.顏氏家訓的全文翻譯

各個篇目都有,選擇性的參考吧~!支持我就別網賞分哦,謝謝!!顏氏家訓(原文+譯文)2006-11-13 15:13================================================================ 序致篇 ================================================================ 原文 夫圣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

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已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閱,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吾望此書為汝曹之所信,猶賢于傅婢、寡妻耳。 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昔在齠齔,便蒙誘誨。

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君焉。賜以優言,問所好尚,勵短引長,莫不懇篤①。

年始九歲,便丁茶蓼,家涂離散,百口索然。慈兄鞠養,苦辛備至,有仁無威,導示不切。

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修邊幅。

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二十已后,大過稀焉。

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目過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后車耳。 ================================================================= 譯文 圣賢的書籍,教誨人們要忠誠孝順,說話要謹慎,行為要檢點,建功立業使名播揚,所有這些也都已講得很全面詳細了。

而魏晉以來,所作的一些諸子書籍,類似的道理重復而且內容相近,一個接一個互相模仿學習,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顯得多馀無用了。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寫這部《家訓》,并非是敢於給大家在辦事為人處世方面作什么規范,而只是用來整頓家風,教育子孫后代。

同樣的言語,因為是所親近的人說出的就相信;同樣的命令,因為是所佩服的人發出的就執行。禁止小孩的胡鬧嬉笑,那師友的訓誡,就不如阿姨的指揮;阻止俗人的打架爭吵,那堯舜的教導,就不如妻子的勸解。

我希望這《家訓》能被你們所遵信,總還比阿姨。妻子的話來得賢明。

我家的門風家教,向來嚴整周密,在我還小的時候,就受到誘導教誨。每天跟隨兩位兄弟,早晚孝順侍奉雙承,言談謹慎舉止端正,言語安詳神色平和,恭敬有禮小心翼翼,好似拜見尊嚴的君王一樣。

雙親經常勸勉鼓勵我們,問我們的愛好崇尚,磨去我們的缺點,引導我們的特長,都既懇切又恰當。當我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蕭條。

哥哥撫養我,極其辛苦,他有仁愛而少威嚴,引導啟示也不那么嚴切。我當時雖也誦讀《周禮》、《春秋左傳》,但又對寫文章稍有愛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世人的影響。

欲望放縱,言語輕率,且不修邊幅。到十八九歲,才稍加磨礪,只因習慣已成自然,短時間難於去除。

直到二十歲以后,大的過錯才較少發生,但還經常心是口非,善性與私情相矛盾,夜晚發覺清晨的錯誤,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過失,自己常嘆息由於缺乏教育,才會到這一地步。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體會深刻;不比那光閱讀古書上的訓誡,只是經過一下眼睛耳朵而已。

所以寫下這二十篇文字,給你們作為鑒戒。 ================================================================= ====================================================================================== 教子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

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

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

====。

3.文言文翻譯《顏氏家訓》部分翻譯

譯文,僅供參考,請采納:

人生在幼小的時期,精神專一,長成以后,思慮分散,這就該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機會。我七歲時候,誦讀《靈光殿賦》,直到今天,十年溫習一次,還不忘記。二十歲以后,所誦讀的經書,一個月擱置,就生疏了,但人會有困頓不得志而壯年失學,還該晚學,不可以自己放棄。孔子就說過:“五十歲來學《易》經可以沒有大過失了。”曹操、袁遺老而更專心致志;這都是從小學習到老年仍不厭倦。曾參十七歲才學,而名聞天下;荀卿五十歲才來游學,還成為儒家大師;公孫弘四十多歲才讀《春秋》,憑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歲才學《易》經、《論語》,皇甫謐二十歲才學《孝經》、《論語》,都終於成為儒學大師;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沒有學,就自以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學,也太愚蠢了。幼年學的像太陽剛升起的光芒;老年學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蠟燭,總比閉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見要好。

4.顏氏家訓翻譯

有位客人追問我說:“我看見有的人只憑藉強弓長戟,就去討伐叛逆,安撫民眾,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憑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時代,使國家富強,以取得卿相的官職。

而學貫古今,文武雙全的人,卻沒有官祿爵位,妻子兒女饑寒交迫,類似這樣的事數不勝數,學習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說:“人的命運坎坷或者通達,就好像金玉木石;鉆研學問,掌握本領,就好像琢磨與雕刻的手藝。琢磨過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頭,一塊石頭之所以難看,是因為尚未經過雕刻。

但我們怎么能說雕刻過的木石勝過 尚未琢磨過的寶玉呢?同樣,我們不能將有學問的貧賤之士與沒有學問的富貴之人相比。況且,身懷武藝的人,也有去當小兵的;滿腹詩書的人,也有去當小吏的,身死名滅的人多如牛毛,出類拔萃的人少如芝草。

埋頭讀書,傳揚道德文章的人,勞而無益的,少如日蝕;追求名利,耽於享樂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論呢?另外,我又聽說:一生下來不學就會的人,是天才;經過學習才會的人,就差了一等。

因而,學習是使人增長知識,明白通達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類拔萃,當將領就暗合于孫子、吳起的兵法;執政者就同于管仲、子產的政治素養,像這樣的人,即使不讀書,我也說他們已經讀過了。

你們現在既然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奮好學的榜樣,就像蓋著被子蒙頭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5.顏氏家訓的譯文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⑴;與其不孫也,寧固。”又云:“如有周公⑵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

【譯文】

??

孔子說:“奢侈就顯得不恭順,儉樸就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陋。”孔子又說:“假如有一個人有周公那樣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驕傲又吝嗇,那其它方向也是不足道的。”這么說來就應該節儉而不應該吝嗇了。節儉,是指減省節約以合乎禮數;吝嗇,是指對窮困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在肯施舍的卻也奢侈,能節儉的卻又吝嗇,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節儉而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6.顏氏家訓翻譯

名聲與實際,好像形體與影像。德行才干全面深厚,名聲必然美好;容

貌顏色漂亮,則影像也必然美麗。現在某些人不注重身心修養,卻企求名聲

傳揚,就好比相貌很丑卻要求漂亮的影象出現在鏡子中一樣。德行高的人不

顧名聲,一般人努力揚名,沒有德行的人竭力竊取名聲。忘掉名聲的人,能

夠認識事物的規律,使言行符合道德規范,因而享受鬼神的賜福、保佑,所

以用不著去求取名聲;樹立名聲的人,努力提高品德修養,謹慎行事,擔心

自己的榮譽不能顯揚,所以對名聲是不會謙讓的;竊取名聲的人,貌似忠厚

而心懷大奸,求取浮華的虛名,因此是不會得到好名聲的。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