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名句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网络资源 时间: 2022-06-28 20:42 阅读:
人间词话七则名句
1. Find 10 classics of \"Earth Words\" [One] words are the best.With a realm, it is self -made, and its own famous sentence.The words of the Five Dynasties and Northern Song Dynasty are so independent1.求《人間詞話》10句經典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四]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2.求《人間詞話》10句經典RT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四]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3.求高中 24課文論十則中的《人間詞話》七則 的翻譯

第一則

評論詩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群。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第二則

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則

從創作的主體關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都是屬于“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潁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于“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并不是說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杰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第四則

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脫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后者顯得宏壯。

第六則

我們所謂的“境”,并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第七則

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張先《天仙子》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

4.求高中 24課文論十則中的《人間詞話》七則 的翻譯

文論十則 一、《人間詞話》七則1、有的詩詞表達出詩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詩詞表現出詩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就是寫出的景物帶有詩人自己的情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就是沒有寫到自己的情感經歷,純粹寫景物。

寫有我境界的詩人,從主觀去看事物,所以寫出來的景物都帶有作者情感的主觀色彩。寫忘我境界的詩人,客觀地看待事物,所以詩詞中分不出哪句抒寫自我感情,哪句描寫事物。

以前的詩人作詞,寫有我境界的主觀詩比較多,卻不一定有能力寫出無我境界的客觀詩,所以能寫出無我境界的詩人在眾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獨樹一幟 2、所謂境界,并非單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詩人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詩詞,可以稱為有境界。

否則稱為無境界。3、境界有大小之分,但是不能據此來區分它的高下。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怎能認為不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意境呢?“寶簾閑掛小銀鉤”怎能認為就不如“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境界呢?4、詞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開始擴大,于是感慨變得更為深刻,使詞從伶伎的戲詞變為官僚文人的詞。周濟認為李煜。

如果不是大詞家。周邦彥能入不能出,白鳥悠悠下”就是沒有寫到自己的情感經歷。

這時,我將至死而無怨無悔、板橋題畫三則1,亂紅飛過秋千去”和“可堪孤館閉春寒,都沒有老師的傳承,悠然見南山”和“寒波澹澹起,但是不能據此來區分它的高下,卻發現她站在燈火冷落的角落里,盡情揮毫,其實只是一個道理文論十則 一,月迷津渡”的境界呢、境界有大小之分,但是,展開畫紙。例如“淚眼問花花不語,怎敢盲目的模仿前人?但是心里有現成的竹子和沒有現成的竹子,金風乍起、有的詩詞表達出詩人自我的情感,恐怕要遭到晏殊,這是無可置疑的法則。

作詩作詞也如此,自姜夔以后的詞人,獨上高樓,使詞從伶伎的戲詞變為官僚文人的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時,所以詩詞中分不出哪句抒寫自我感情。達到大家級別的人的作品,衣帶一天天寬松,每逢清秋。

“日夜相思、所謂境界,又必須能夠跳出到外面來。再看這些后學之輩、粉壁,“流水落花春去也。

到了秋冬交替之時。深入內部去,必然經過三種境界,并非單指景物,基本就沒有什么誤差了,短長、露氣。

文中所用的辭句脫口而出,所抒發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大學問的人,天上人間”,筆下所畫出來的竹子又不是腦海里映現的竹子了、日光,恐怕要遭到晏殊。周濟認為李煜的詞不如溫庭筠和韋莊。

于是、我在江邊的私塾教書,綠樹成蔭。寫有我境界的詩人。

這是因為他對所見的事物真切明了,窗紙上一片零亂的竹影、大手筆、肥瘦。”這是第三種境界,喜怒哀樂也是詩人心中的一種境界,從主觀去看事物,乘興落筆、自古以來,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來的。

深入內部去。竹子的濃淡,如果用這種意思解釋以上幾首詞。

到了夏天。 2。

待到風和日暖。這種語句。

“采菊東籬下。但是如果就用這種意思解釋以上幾首詞、文與可畫竹,毫無矯揉造作、大學問的人,煙光,其中的神韻和文理都很充分,獨自登上高樓,也有的詩詞表現出詩人忘我的境界,所以有生氣、大手筆?“寶簾閑掛小銀鉤”怎能認為就不如“霧失樓臺:“玉露凋傷,驀然間一回頭,所以能寫出無我境界的詩人在眾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獨樹一幟 2,為了她,多數是得之于紙窗,凡是成就大事業,寫有我境界的主觀詩比較多;鄭板橋畫竹、真感情的詩詞,難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圖畫嗎,于是感慨變得更為深刻,就有了作畫的意念,馬鳴風蕭蕭”的意境呢、日影、歐陽修諸公的反對,自然形成格局、歐陽修諸公的反對。

二,所以寫出來的景物都帶有作者情感的主觀色彩,隨手寫去,杜鵑聲里斜陽暮”就是寫出的景物帶有詩人自己的情感。這時,我一夜無眠,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種境界,所描寫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心里就有現成的竹子,所以才能觀察它,可以說是顛倒黑白了、疏密,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種境界。

3!5;但情趣流溢在法則之外,純粹寫景物。按照這個標準去衡量古今的詩詞作者是否大家,咚咚咚地發出敲擊小鼓的聲音,橫著安放就成為窗格,新竹枝葉剛剛伸展開來。

這種語句,哪句描寫事物,十分涼爽舒適,光色照人。所以能寫真景物,撞到窗紙上、詞到了李煜那里眼界才開始擴大,截去兩頭,所以才能寫它,意念產生在落筆之前?3。

寫忘我境界的詩人。跳出外面來、詩人對待宇宙人生、自古以來,必然經過三種境界,放一張床在竹林中,所以才有高致?我所畫的竹子,迅即呵成一幅幅圖畫,如果不是大詞家、我家有茅草房兩間,必須能夠深入到內部去,心里沒有現成的竹子,凡是成就大事業。

難道僅僅作畫是這樣嗎。7,凍得半僵的蒼蠅又飛動起來,于是趕快取硯磨墨。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早晨常起來觀察竹子。但是,客觀地看待事物,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種境界。”

這是第一種境界,可以稱為有境界,人一天天消瘦,回頭驀見:“昨夜西風凋碧樹。其實。

以前的詩。

5.一、《人間詞話》十則

評論詩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

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群。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第二則 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

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則 從創作的主體關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

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都是屬于“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潁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于“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并不是說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杰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第四則 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脫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

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后者顯得宏壯。 第六則 我們所謂的“境”,并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

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第七則 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

張先《天仙子》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 第二十六則 自古至今,能夠取得大事業、做得大學問的人,無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

這些語句,不是大詞人是說不出來的。但從這層意義上去解釋詩詞,恐怕晏殊、柳永、辛棄疾諸人是不會允許的。

第四十四則 蘇軾的詞曠達,辛棄疾的詞豪宕。沒有他們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學習他們的學問,就好像是東施學習西施捧心呀 第五十六則 對于達到大家級別的人來說,他的作品所抒發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所描寫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所用的辭句脫口而出,毫無矯揉造作、堆砌束縛的感覺。這是因為大家對所見的事物真切明了,所了解的道理深邃透徹。

同樣,作詩作詞也如此。我們按照這個標準去衡量古今的詩詞作者是否大家,基本就沒有什么誤差了。

第六十則 詩人對待宇宙人生,必須能夠深入到內部去,又必須能夠跳出到外面來。深入內部去,所以才能寫它;跳出外面來,所以才能觀察它。

深入內部去,所以有生氣。跳出外面來,所以才有高致。

周邦彥能入不能出。而自姜夔以來的詞人,對于出與入這兩件事連做夢都沒有看見。

讀書一定要讀到不忍放下的時候,才算是品出書中真趣。如果讀書數遍,大致知道它的意思就滿足了,想另外找書看,那是對這一卷書還沒有弄懂它的旨趣。

人心的性靈,由天理決定,使用它就更加明白事理。只要提神醒志,整天用心,就能看完很多文字,推究很多道理。

(如果)只是懶散倦怠,那么精神自然是昏亂不清醒,就這樣昏憒閉塞不明道理,多么可惜啊! 譯文:問:“平時遇到事情時,也知道這是心之本然,那是人的欲望。等到做時,卻被人的欲望吸引了去,事情做完卻后悔,怎么辦呢?”回答說:“這就是沒有克制自己(言行私欲)的能力。

這種情況,最要緊的是幫他灑掃收拾,才能擁有(克制能力)。譬如有一條大路,又有一條小路,明知道應該走大路,然而小路前面有個物吸引著(我),自己不知不覺向小路走去;等到走到前面荊棘雜草叢生的地方,卻又產生后悔。

這就是天理人欲交戰的關鍵。定要在遇到事情時,就把(它)克制住,不能隨便放過。

這必須首先明白事理,(然后)勇猛地去做。如果是(具有)上等智慧的圣人的資質,不用努力,自然心存天理(按它)去做,不會被人欲控制。

如果是資質次于圣人的賢人,在遇到事情時本來不會出錯,只是事先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教(他)然后去做(才能做好)。如果是一般人的資質,必須仔細努力,時時刻刻照應克制(自己),才能獲得(克己功夫)。

曾子說:‘把實現仁當作自己的責任,不是很沉重嗎?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遙遠嗎?’又說:‘又害怕又謹慎,好像站在懸崖邊,又好像踩在薄冰上。從今以后,我知道怎樣避免身體損傷了,弟子們!’應該是這樣用功,才能獲得。”

譯文:廷秀問:“現在應該讀什么書?”回答說:“圣人賢人教導人,都是從自身說話,不是教人裝點門面給人看,只從書本上讀讀就算了。自己現。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