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文章作文,借物喻人的文章800字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网络资源 时间: 2022-06-15 17:15 阅读:
借物喻人的文章作文,借物喻人的文章800字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重庆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

重 庆 卷

中考真题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子女、同学、朋友……请以“我,不只属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2)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名师解读

命题解码

历年来,重庆中考的作文题目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模式:二选一,其中一篇为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另一篇一直是材料作文。今年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对这两道题做一分析。

【第一题】今年中考第一道作文题是一个命题作文,由于前面有个导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入手。

1.抓引导语。一般来说,作文试题的引导语可以启发我们选材的思路。引导语中有三个关键短语——“独立的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扮演着很多角色”。通过分析这三个短语,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作为个体独立客观存在,理当受到尊重。只是强调个体独立的同时,不能忽略关联,更不能推卸我们应当承担之责任。

2.抓关键词。在题目的关键词上,“我”交代了写作的对象,写自我。所谓“不只属于我”,交代了“我”所充当的角色,如导语所说的可以是“子女、同学、朋友……”,每充当一种角色,就需要叙说这种角色与他人的关系。如是“子女”,我们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务,照看弟妹;如是“同学”,就应该是给其他同学分忧解难,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如是“朋友”,就应该给朋友以帮助。

3.抓材料立意。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引导语进行立意,写出精彩的作文,但是如此就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构思选材,必然会导致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作文的分值。如果我们花点心思,另辟蹊径,说不定会让阅卷老师的眼前一亮,给你一个高分。引导语中“子女”“同学”“朋友”就是要求我们写“人”,如果我们突破这种局限,把想法转向“物”,这样就会使阅卷老师有新鲜感。比如这里的“我”是一个“物”,如“大树”“小河”等等,写出的作文就显得新鲜、新颖,就易得高分。

【第二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我们必须分几步解读这个题目:

1.抓题干。要特别注意抓住题干表述上的一个句子:“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这句话有两个要点:首先是“一棵”,决定了人生态度的选择只能是一种,态度要明确;其次,文章在选材和表达上还要体现一个要点——触动你的心,即你所选择的材料要能够体现出对心灵的触动。

2.巧立意。无论你选择哪一棵树,你首先得抓住三个要点:其生长环境、形象特点及其与人的关系。第一棵树没有好的物质条件和生长环境,但依然坚韧向上,身处石缝亦仰望苍穹。着重于表现环境之艰难和自身之坚强努力,昂扬向上。第二棵树生长在路边,“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角度着眼于入世与奉献,是一个常见主题。第三棵树在“公园里”“歪斜难看”“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由此得出立意:应该自己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不要太在意别人“有用无用、好看难看”的议论。

3.明方法。在具体写法上,可以选择借物喻人,写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某种植物的生活遭遇等;也可以写人、写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充满类似的题材。这样更好,不容易被判断为扩写材料。当然,也可以议论,三个角度正好可以选择对应的材料,形成对比论证,而且容易做到观点鲜明。审题误区“我,不只属于我”这种命题作文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我”写成独立的“我”,而把与他人的关系一笔带过,即使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结果审题跑了题,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对于“三棵树”的材料作文,如果审题时不看题干“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而把三种情况都写了,同样会出现大问题,必然得不到高分。

(命题解读:杨建平)

满分范文

好大一棵树

重庆一考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这句话大概在它身上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了。

它生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就像一朵巨大的蘑菇,撑起了一大片绿荫。在冬日,它也许并不那么显眼,但在夏天,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忽视它。它洒下的那一片阴凉,在这炎炎烈日下,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被不被需要,它始终执着地立在那里,或被当作绿化树,或被当作避风港,或被别人拳打脚踢,或被别人赞不绝口,它自始至终沉默着,在沉默中累积着,在沉默中奉献着,不骄不躁。

在它还很幼小的时候,便被移植到这里,也许那时的它并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抚育它的大地却教会它无私待人。所以它拼命地成长,拼命地舞动着自己,争取吸纳最热的日光、最凶猛的暴风雨。

直到它长成了一棵大树,也真应了那句“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它把它所有的美好祝福都藏在每一片叶子之中,撒向每一个从它身下走过的行人,毫不犹豫,毫不吝啬。它的奉献精神远不止于此。它与它的兄弟姐妹们共同生长在这广袤的天地中,献出的那一抹绿意点缀着大自然;立在路边,吸收着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的氧气。如果没有它,我们又该怎样生存呢?

我想,它教会了我一种品质。听了许多年空洞的、无数人都在倡导的奉献品质,而它没有任何语言,它用实际行动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人生的意义本就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大家在爱的奉献下,共同成长着。

解读得分点

“人生的意义本就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这个道理在这棵树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文中这棵树在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奉献了绿荫,洒在每个行人的身上;奉献了绿意,点缀着大自然;奉献了新鲜的空气,让我们健康成长。总之,就是因为这棵大树的奉献,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人应学会奉献“爱心”。另外,托物寓意的写法,也是本文得高分的原因之一。

(点评教师:杨建平)

先睹为快

1.点击“阅读原文”选择“中考满分作文”栏目进入,查看全部电子版满分范文及解析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