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68句名句及译文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30 17:08 阅读:
《论语》68句名句及译文
1.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Translation 1. Zi said: \"Do you learn when learning?1.《論語》名句+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2.論語名句及翻譯

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上)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危險。”1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蕩,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中)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

3.50句論語翻譯

孔子《論語》名言及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嗎?”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對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么樣呢?” 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局促憂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 孔子在河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 孔子說:“統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10、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孔子說:“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51、孔子對曰:“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譯文】(魯國當權的季康子向孔子問政時)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譯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問政時)說:“(一個當政者,應該)給下面的工作人員帶頭,不計較人家的小錯誤,提拔優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在與弟子子路議論衛國政事時)說:“名義地位不當,說話就不順理;說話不順理成章,事情就辦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說:“一個當政者自身行為正當,即使不發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為不正當,縱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信從你。”

56、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縣當地方官后,向老師請教為政之道時)孔子說:“不要貪圖快,不要貪小利。(有時候,你不踏實工作)只圖快捷,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辦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貢問怎樣才可以稱之為“士”時,孔子)回答說:“言語一定信實,行為一定堅決……”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說:“君子用自己的正確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意見,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卻不肯隨聲附和。

小人只是盲從附和,卻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 60、(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論語·憲問》) 【譯文】(孔子的弟子子路問什么是完美無缺的人時,孔子)回答:“……看見利益首先想想該不該得,遇到危險便肯付出生命,經過長久窮困的日子都不忘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說是個完美無缺的人。”

61、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譯文】孔子說:“一個君子以那種說得多、做得少的事為恥。”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論語·憲問》) 【譯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問怎樣才算是君子時)說:“(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自己,來嚴肅地對待工作……修養自己,使上層人得到安樂……修養自己,使下層百姓得到安樂……” 63、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一個有志向愿干一番事業、素質高的人,不因貪生怕死而損害。

4.《論語》名句+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5.《論語》名句 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于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不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于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么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講的是珍惜寶貴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 孔于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并)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6.《論語》句子賞析以及翻譯

孔子說:“如果不是心里想了卻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啟發;如果不是能說卻說不清楚,就不要告訴他答案;如果給學生舉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卻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就不要再教給他更多的東西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評析】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干事。”【評析】孔子在這里又提到富貴與道的關系問題。只要合乎于道,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此處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對做官,不反對發財,但必須符合于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

初(莫通暮,翻譯為晚春 暮春,其意為春夏之交,不是初)春的時候,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了,五六個青年,六七個小孩,在沂水中游泳,(之后)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來.

7.論語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釋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了又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巧言令色, 鮮仁矣!

【譯文】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很危險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文】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譯文】孔子講到“韶”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8.論語名句及翻譯

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上)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獲,就可以做老師了。”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危險。”11、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蕩,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中)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教他了。”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

9.中名言及譯文

中名言及譯文:【原文】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①。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②窮,小人窮斯濫矣③。”【注釋】①興:起。

②固:固守,安寧。③窮斯濫矣:斯,就。

濫,泛 濫,指胡作非為。【譯文】孔子在陳國斷了糧,跟隨的人都餓病了,不能起身。

子路憤 憤不平地見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 子安守窮困,小人窮困便會胡作非為。”【原文】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①正南面②而已 矣。”

【注釋】 ①恭己:使自己莊嚴端正。②正南面:坐北向南臨朝。

【譯文】孔子說:“自己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就只有舜吧? 他做了什么呢?不過是莊嚴端正地坐北向南臨朝罷了。”/shiciqufu/sishu/lunyu15.htm。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