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句最有深意
1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2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3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4我思故我在----笛卡爾5存在即是合理----黑格爾6存在先于本質----薩特7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8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8知識就是力量----培根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10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11哪怕我死后洪水滔天----路易十五12我接到一座磚頭的羅馬,我留下了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屋大維13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格拉14我最大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蘇格拉底15萬物即數----畢達哥拉斯16站得高,才有從高處落下的自由----泰勒斯17事情既然這樣,就不會那樣18認識你自己----德爾菲的銘言19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20流水不腐,戶樞不蠹2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2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23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2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25你的苦難就像彈簧,你越是不怕它,它也越不堪一擊26不要因為一次失敗而永遠放棄27我成功,是因為我站起比倒下多一次28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改變自己29適者生存----達爾文30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老子》31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臻32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3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3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3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36事有輕重緩急37一次只作一件事38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39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40非曰風動,非曰云動,仁者心動----慧能41不成功變成仁4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43堅持就是勝利44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45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46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47庖人雖不治皰,司祭不可越俎而代之48荊人得之,荊人遺之,又何索乎?。
2.莊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莊子名言的智慧內涵解讀1、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2、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3、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6、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7、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
8、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9、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后應,迫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
10、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無志。
3.《莊子》名句有莊子名句欣賞 1、“凡人心險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即有此語,怪不得中國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沒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2、“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中國人沒有真理意識,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氣”意識,以及權力意識,權力可壟斷真理。 3、“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事實上,中國人只對“原天地之美”感興趣,對人世間之外的理沒有興趣。
4、“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像莊子這樣的知識分子與生產勞動脫離,所研究的東西也太清虛消極,其個人的成就雖偉大,但對民族卻是悲劇。 5、“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于萬物”–––––––中國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關系,沒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一幅小農經濟的畫圖。 7、“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莊子此語的意思是,不以長壽為樂,不以早夭為悲,不以通達為榮,不以窮困為恥。
隨遇而安,知天樂命,使國人喪失了進取心。 8、“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之外”––––––歸隱江湖思想使得中國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膽量,下界的苦樂我要一概擔當”的勇氣。
9、“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產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觀念,產生不了近代科學。 10、“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中國人都給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莊子這樣的獨立特行的人。
11、“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圣人不希求名聲)––––––中國人的名利思想極重,所以,有人站出來反對名利。 12、“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筑巢,不過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占有整個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農業社會的反映。
13、“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膚如冰雪潔白,風姿綽約如處女,不食人間五谷,餐風飲露。騰云駕霧,驅馳日月,而奔馳暢游于宇宙之外)–––––––中國社會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潔之隱士,唯獨沒有敢于入世、挑戰社會、進行抗爭的勇士。
14、“形(肉體)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盤,這大概是東方人的悲觀主義吧? 15、“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世人終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見有所作用,疲憊不堪而不知自己的歸宿,太悲哀了)–––––––莊子反對為名利而操勞奔波,可是老百姓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嗎? 1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無是非的區別,此也無是非的區別)––––––:中國人沒有多少是非觀念、真理意識,諸子百家都是教導人們混淆是非,不辨善惡,或以惡為善(如儒家以束縛人之惡德為善德,法家以暴力、詭計為善行)。
17、“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天地只有一種元素,萬物紛紛也只是一類)––––––針對名家白馬非馬的爭論,莊子“齊萬物”,認為萬物一馬。在這種渾沌主義、相對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當然不可能產生柏拉圖之靈肉二元主義、亞里斯多德之植物分類、物理探索。
18、“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對人間之外的事,圣人暫且懸置它而不探討;對人間之內的事,圣人陳述它但不主觀地評判)–––––對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東西,中國人沒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離不開眼前的實用,哲學只有世俗主義的思想。 19、“昔者莊周夢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過去,我莊周夢見了蝴蝶,栩栩然飛行的蝴蝶。……但醒來之后,我搞不清是我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我莊周)––––––中國哲學家的思想也模糊如夢,飄飄渺渺,混混頓頓,沒有嚴密的思維。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我們的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對付無限,必然陷入困境)––––––––莊子也主張“不學”,以保真養神,對付知識的無涯。大概對于中國人所探討的人際而言,知識也沒什么用處,惟有經驗足矣。
西方人重點探討的是自然界,這時才能體現出知識的用處,所以,西方名言稱:知識就是力量。 21、“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壞事不要觸犯刑律。沿規律竅門而生存。
這樣,可以永保身體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養親人,可以享盡天年)–––––––莊子既反對使用謀略,同時他又是大謀略家,也可以說是市儈,精于謀生處世。也許,他的沿竅門生存的思想是現實。
4.莊子一生智慧精髓,每個成語都大有深意朝三暮四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解釋:1、(古)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2、(今)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后來比喻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鵬程萬里出處:《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東施效顰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解釋:不應該一味的去模仿別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井底之蛙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解釋: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貽笑大方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解釋: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
指讓內行人笑話。望洋興嘆出處:《莊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這個成語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來人們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躊躇滿志出處:《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解釋: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愿。
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游刃有余出處:《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釋: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捉襟見肘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解釋: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相濡以沫出處:《莊子·大宗師》。原文“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解釋:相:互相。
濡:沾濕,浸潤。以:用。
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櫛風沐雨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急風。”解釋: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以管窺天出處:《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解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栩栩如生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文過飾非出處:《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解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白駒過隙出處:《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解釋:形容時間過得飛快。
洋洋大觀出處:《莊子·天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解釋: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大觀:豐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豐富多彩,盛大壯觀。
恬淡無味出處:《莊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解釋: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
枯木死灰出處:《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解釋:死灰:燃燒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比喻極其消極悲觀。莫逆之交出處:《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解釋: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沉魚落雁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解釋: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5.莊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莊子名言警句1、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莊子·齊物論》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莊子·養生主》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4、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
——《莊子。大宗師》5、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莊子·養生主》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7、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莊子·齊物 論》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間世》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莊子·天地》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莊子·駢拇》12、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天地》13、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莊子·天運》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15、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知北游》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莊子·知北游》17、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
——《讓王》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莊子·讓王》20、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齊物論》21、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莊子·養生主》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山木》2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遙游》25、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逍遙游》26、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
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人間世》2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人間世》28、圣人不死,大盜不止。29、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30、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3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
《讓王》32、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刻意》33、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圣人貴精。
《刻意》34、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刻意》35、扁子曰:“……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
……”《達生》36、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山木》37、黃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偽也。”《知北游》38、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
《山木》39、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40、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41、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42、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4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4、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
46、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47、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4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困不堪!50、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
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斗爭的手段。
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5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
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避免。)5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53、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魚被困在陸地上,相互用嘴吐氣,用吐沫相互沾濕,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54、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使我清閑,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稱善我生存的,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55、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
6.《莊子》中的名句有什么1、“凡人心險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即有此語,怪不得中國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沒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2、“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中國人沒有真理意識,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氣”意識,以及權力意識,權力可壟斷真理。 3、“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事實上,中國人只對“原天地之美”感興趣,對人世間之外的理沒有興趣。
4、“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像莊子這樣的知識分子與生產勞動脫離,所研究的東西也太清虛消極,其個人的成就雖偉大,但對民族卻是悲劇。 5、“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于萬物”–––––––中國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關系,沒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一幅小農經濟的畫圖。 7、“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莊子此語的意思是,不以長壽為樂,不以早夭為悲,不以通達為榮,不以窮困為恥。
隨遇而安,知天樂命,使國人喪失了進取心。 8、“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之外”––––––歸隱江湖思想使得中國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膽量,下界的苦樂我要一概擔當”的勇氣。
9、“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產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觀念,產生不了近代科學。 10、“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中國人都給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莊子這樣的獨立特行的人。
11、“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圣人不希求名聲)––––––中國人的名利思想極重,所以,有人站出來反對名利。 12、“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筑巢,不過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占有整個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農業社會的反映。
13、“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遙遠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
他肌膚如冰雪潔白,風姿綽約如處女,不食人間五谷,餐風飲露。騰云駕霧,驅馳日月,而奔馳暢游于宇宙之外)–––––––中國社會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潔之隱士,唯獨沒有敢于入世、挑戰社會、進行抗爭的勇士。
14、“形(肉體)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盤,這大概是東方人的悲觀主義吧? 15、“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世人終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見有所作用,疲憊不堪而不知自己的歸宿,太悲哀了)–––––––莊子反對為名利而操勞奔波,可是老百姓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嗎? 1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無是非的區別,此也無是非的區別)––––––:中國人沒有多少是非觀念、真理意識,諸子百家都是教導人們混淆是非,不辨善惡,或以惡為善(如儒家以束縛人之惡德為善德,法家以暴力、詭計為善行)。
17、“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天地只有一種元素,萬物紛紛也只是一類)––––––針對名家白馬非馬的爭論,莊子“齊萬物”,認為萬物一馬。在這種渾沌主義、相對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當然不可能產生柏拉圖之靈肉二元主義、亞里斯多德之植物分類、物理探索。
18、“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對人間之外的事,圣人暫且懸置它而不探討;對人間之內的事,圣人陳述它但不主觀地評判)–––––對于六合之外、世俗之外、形而上的東西,中國人沒有探索的欲望,所以,科技離不開眼前的實用,哲學只有世俗主義的思想。 19、“昔者莊周夢為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過去,我莊周夢見了蝴蝶,栩栩然飛行的蝴蝶。……但醒來之后,我搞不清是我莊周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我莊周)––––––中國哲學家的思想也模糊如夢,飄飄渺渺,混混頓頓,沒有嚴密的思維。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我們的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對付無限,必然陷入困境)––––––––莊子也主張“不學”,以保真養神,對付知識的無涯。大概對于中國人所探討的人際而言,知識也沒什么用處,惟有經驗足矣。
西方人重點探討的是自然界,這時才能體現出知識的用處,所以,西方名言稱:知識就是力量。 21、“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壞事不要觸犯刑律。沿規律竅門而生存。
這樣,可以永保身體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養親人,可以享盡天年)–––––––莊子既反對使用謀略,同時他又是大謀略家,也可以說是市儈,精于謀生處世。也許,他的沿竅門生存的思想是現實逼出來的。
22。
7.經典的莊子名言都有哪些1、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
4、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莊子。大宗師》
5、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養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
7、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莊子·齊物 論》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間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莊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莊子·駢拇》
12、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天地》
13、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莊子·天運》
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15、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莊子·知北游》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讓王》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莊子·讓王》
20、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莊子·齊物論》
21、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莊子·養生主》
8.莊子名言名句“凡人心險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莊子即有此語,怪不得中國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沒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中國人沒有真理意識,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氣”意識,以及權力意識,權力可壟斷真理。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事實上,中國人只對“原天地之美”感興趣,對人世間之外的理沒有興趣。
“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像莊子這樣的知識分子與生產勞動脫離,所研究的東西也太清虛消極,其個人的成就雖偉大,但對民族卻是悲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一幅小農經濟的畫圖。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莊子此語的意思是,不以長壽為樂,不以早夭為悲,不以通達為榮,不以窮困為恥。隨遇而安,知天樂命,使國人喪失了進取心。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產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觀念,產生不了近代科學。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中國人都給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莊子這樣的獨立特行的人。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圣人不希求名聲)––––––中國人的名利思想極重,所以,有人站出來反對名利。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天地只有一種元素,萬物紛紛也只是一類)––––––針對名家白馬非馬的爭論,莊子“齊萬物”,認為萬物一馬。在這種渾沌主義、相對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當然不可能產生柏拉圖之靈肉二元主義、亞里斯多德之植物分類、物理探索。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壞事不要觸犯刑律。沿規律竅門而生存。這樣,可以永保身體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養親人,可以享盡天年)–––––––莊子既反對使用謀略,同時他又是大謀略家,也可以說是市儈,精于謀生處世。也許,他的沿竅門生存的思想是現實逼出來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東西的用處),而莫知無用之用(無用東西的用處)也”–––––––莊子發現了無用之用,就是遠離官場、名利,崇高自我,同時也放棄社會責任,任由暴政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