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作文范文,一篇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16 16:58 阅读: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范文,一篇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每个人都有几本一直萦绕在脑海却不舍得翻开的书,这些书就像老酒,存放在记忆中的时间越久,味道越浓郁。又像神交已久的朋友,虽然素未谋面,却一直想象着他的样子,憧憬着见面的那一天。等到翻开他的扉页的那一天,便一见如故,沉醉其中。

我也有这样一本记忆中的书。高中我的语文老师是年级主任,德高望重。在讲编入人教版教材的茅盾先生的《森林中的绅士》时,他给我们普及了著名的农村三部曲,还提到根据先生遗愿设立的茅盾文学奖。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以及他认为写的比《张居正》还好,更应该得奖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推荐我们一定要读一读。从此《万历十五年》就在我脑中扎下了根,伴随了我高中大学。一直到最近,才决定和心里的这个“老朋友”来个会面,翻开了他的扉页。

《万历十五年》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已运转了近200年的明朝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维持运转,万历十五年间本身并未发生什么大事,但是从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中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已经积重难返。书中提到申时行等执政者多出身于政府中执掌教育和文墨的部门,难道熟读经史、文笔华美就能成为大政治家?这是因为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引发我对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思考。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黄仁宇先生也发出质疑:“文书从地方送达中枢就常常需要一个月。执笔者铺陈情事,动辄使用自古以来最为华丽的辞藻,可是他们却足不出户,所引用的统计资料也许已经一百年没有修订过。中枢的大厦坐落在无数含糊暧昧所叠砌的基础之上,于是就必须找出自己的行政管理办法。”

黄仁宇先生提出古代文官的“双重性格”,一方面他们熟读经史以仁义道德相标榜,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国家服务,以自我牺牲自诩;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使他们乐于效劳。但是体制上又存在那么多的罅隙,给这些人那么强烈的引诱。阴与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找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折中办法也越来越困难。万历在他御宇后期,这种矛盾越来越严重,而万历因为立储问题长时间与文官集团不和,无意于做积极有为的君主,以至施行“无为而治”,更使得这种矛盾无法调和,帝国的统治已千疮百孔。

没想到与脑海中的这位“老友”相遇竟然是这番痛彻,明朝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明太祖、王阳明、张居正、戚继光都是我十分崇敬的人物,记得我曾经在高中午休偷偷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十分畅快。但是《万历十五年》让我看到了明朝不一样的一面,看到了一个封建王朝无法避免的体制上的缺陷。借古鉴今,《万历十五年》让我深切体会到如今提倡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是多么有必要,书中体现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