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渔家傲名句赏析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网络资源 时间: 2022-06-30 23:55 阅读:
李清照的渔家傲名句赏析
1. Li Qingzhao's fisherman's proud appreciation of the fisherman's pride Li Qingzhao knows the spring faith in the snow.The incense face is half open and beautiful, as inter -court, jade1.李清照的漁家傲的賞析

漁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賞析: 這首《漁家傲》,是女詞人李清照六首梅詞中格調最為輕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滿歡快,愉悅的氣氛。從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似應為她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詞的上片,集中表現了梅花嬌和潔的特點,高度贊美了它的風度與資質。

一開頭便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一片白雪覆蓋大地,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顯示了梅花的嬌潔,不畏酷寒、傲然獨放的孤薔性格。它的開放,報告了春來的喜訊。人們于久寒的嚴冬之后,滿懷欣喜迎接春回之時,定會對梅花這報春之花生出喜愛之情。詞人正是抓住了人們盼春的心理,以寫寒梅報春入手,巧妙地達到了借春贊梅的用心。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初開的春梅,花蕾初綻,芳香襲人,好象一個剛剛出浴、洗去脂粉產妝、更顯出天然麗質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愛憐。這三句詞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梅花“嬌”和“潔”的特征。“香臉”句側重于描寫梅花的“嬌”;“玉人”句側重于表現梅花的“潔”。這里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從每一句的描繪之中,讀者不難看出其中含蘊著詞人對梅花的酷愛之情。

詞的下片,把筆觸轉到對月夜賞梅的歡悅場面的描寫上,既是從側面贊梅,又直接表現了詞人的愛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大自然可能也偏愛梅花,所以才有意讓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這兩旬,創造出一個非常優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皚皚的白雪交相輝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樹梅花橫斜疏瘦,傲然怒放,愈發顯示出其冰清玉潔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點綴更美麗,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嬌潔。詞人啟動浪漫的想象,賦予大自然以情感,說梅花不但為世人所欣賞,‘而且也頗得化育萬物的造物者的鐘愛,從而進一步詠贊了梅花的高貴不凡。歷來詞家都十分注重過片處的承接。“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張炎《詞源》)此詞過片開筆寫明月,詠月光,然后順勢下去又寫飲酒,似與上片所詠之梅無承接之勢,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下片的結構特點:過片處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筆,而主旨則扣在結句“此花不與群花比”上,它回貫整個下片,與過片處的伏筆相照應——原來造物主也為梅花的美麗所吸引,“有意”來人間賞梅,因此“故教”月光如瀉銀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賞梅飲酒、殷勤勸酒等描寫就都有了依傍。在賞梅的場面中雖未著一“梅”字,但梅仍是整個場面的核心。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過片處的“承上啟下”含蓄得體,而且首尾呼應,更顯出梅的超群不凡,抒發了詞人對梅的熱愛贊美之情。

面對美好的月夜清景,詞人的心境明凈,開朗,興致大發,邀來了詩朋酒侶。“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請不要推辭酒量不勝。“此花不與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詞的主旨,是全詞的點睛之筆。

詠物詞大都在上片狀物,下片敘事抒情。這首《漁家傲》所取的正是這種結構形式。上片,集中筆墨,采用襯托、比擬等手法,分別描繪了梅花的遠姿、近態,概貌、細部,絲絲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嬌,梅的麗質美姿;下片則傾瀉作者對梅花酷愛之情。由于上片狀物筆墨集中,突現了事物的特點,下片抒情,才有所依憑,使人覺得詞人愛梅,合情、入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

2.李清照的《漁家傲》賞析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系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杰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于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于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前后呼應,結構縝密。

-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3.李清照《漁家傲》的賞析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樽沉綠蟻,

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米酒初熟時,上有渣浮如蟻。

賞析:

溶溶月色皚皚雪,疏影橫斜,傲然綻放,一片冰清玉潔的背景

之中,梅花的一縷芳魂更襯得孤傲卓絕。人在梅影下痛飲,有暗香

浮動,酒石酸醉人耶?梅醉人耶?

此花不與群花比,是愛極之語。而人的才氣品格卻可與此花斗

艷,譬若易安。

4.漁家傲李清照 千古名句

1、李清照《漁家傲》的千古名句是:“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其中,“我報路長嗟(jiē)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

學詩謾有驚人句:隱括杜甫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因此這兩句是《漁家傲》的千古名句。

2、李清照的《漁家傲》全文如下: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詞的大意:

天蒙蒙,晨霧蒙蒙籠云濤。銀河欲轉,千帆如梭逐浪飄。夢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傳話善意地相邀。殷勤地問道:你可有歸宿之處?

我回報天帝說: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輕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

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這首《漁家傲》在李清照詞集中風格獨特,歷來引人矚目。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游》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5.急求李清照的漁家傲賞析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漁家傲》詞一反她詞作的清麗婉轉、幽怨凄惻的風格,以豪放的筆觸,奇偉的想象,對云濤星河之夢作浪漫的描繪,抒發了封建社會中女子渴望擺脫種種束縛的愿望。這首詞在她的《漱玉集》及兩宋詞壇中都堪稱獨放異彩的珍品。此詞又一題為“記夢”,而夢境是現實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折射。仔細品讀,不難看出此詞為詞人南渡后所作。李清照自丈夫趙明誠病卒,避金兵之難,流落江南,處于前途暗淡的環境里,其間詞作多為愁苦之音。而此詞則另辟蹊徑,幻想出一條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現了一種超然的氣概。整首詞完整地敘述了一個夢境故事。

開頭兩句寫拂曉時海上的景象,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為壯麗,其間又準確地嵌入了“接”“轉”“舞”這三個動詞,寫海天動宕,飛夢天河,在星斗斑斕的銀河中揚帆疾駛,真是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意落天外。接下去,“仿佛”以下三句寫詞人來到天帝身邊,靈魂浪跡天涯、孤苦無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脫的詞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殷勤問我歸何處?”“問”之前修飾以“殷勤”二字,表達了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這里,沒有天人的隔閡,沒有等級的森嚴,只有平等的對話。對于天帝的恩澤,詞人并沒有感到受寵若驚。

緊承上片,她向天帝傾訴了一番她對世路艱難的感慨。“路長日暮”是詞人晚年孤寂凄涼生活的寫照。同時,此語又源自《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詞人愿踏著屈原的足跡,不憚日暮路遙,上下求索,尋覓自由、理想的所在。“學詩謾有驚人句”,詞人又宕開一筆,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生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發抒內心的憤懣。但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并不一味地悲哀傷感,隨即轉寫自己高馳不顧的決心,“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幾句話用了《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一句,回扣了天帝詢問詞人歸于何處的問題:看大鵬它已高翔于九萬里之上!風啊,你千萬別停下,把我乘坐的如蓬草般輕快的船兒,吹送到海中的仙島上去吧!就這樣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述夢的特殊方式,凸現心中之塊壘,同時又展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她不僅表現了對人間秩序的不滿,同時又傳達了與不公平命運的抗爭的心愿。

詞作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意境雄奇,氣度恢宏。在遭受命運之神極無情極嚴厲的打擊之時,詞人沒有一味地頹唐、萎頓,心中依然有夢想,有霧氣迷蒙中的精神家園,試問蕓蕓眾生,幾人能夠?無怪乎,近人梁啟超評此詩曰:“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6.請賞析一下李清照的《漁家傲》首句是,雪里已知春信至

譯文

白雪皚皚,滿眼是一片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里,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的美人,洗去了凝脂,天然麗質。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艷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

讓我們舉杯開懷暢飲吧,值此花好月圓雪白的良宵美景,品酒賞梅,一醉方休,莫推辭。要知道,群花競艷,誰也遜色于梅花呀。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 上片寫寒梅初放。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映雪凝寒開。”梅花,她開于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斗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這里,“瓊枝”就指覆雪懸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點綴著它,愈顯得光明潤澤! 詞人接著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艷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轉用側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瓏透剔,使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值此良宵,且備金樽、綠蟻,花前共一醉。綠蟻,酒面的浮沫。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歷代詩話》引《古雋考略》:“綠蟻,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

7.李清照的漁家傲 賞析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詞當為易安南渡后的詞作。

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設想與天帝問答,傾述隱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這就是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的豪放詞,在她現在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近代梁啟超評為:“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

可謂一語中的,道破天機。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戶,多寫閨中女兒情;南渡以后,“飄流遂與流人伍”,視野開始開闊起來。

據《金石錄后序》記載建炎四年(1130)春間,她曾海上航行,歷盡風濤之險。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

寫天、云、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 “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組合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

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轉動一般。

“千帆舞”,則寫海上刮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

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這三句,寫詞人夢中見到天帝。

“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仿佛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

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系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

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

“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梁。“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

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運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不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路長”、“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凈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

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杰出的文學家她肯定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

因為詞中的貫串動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連想到《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大鵬正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具大手筆也!“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

“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于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

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于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 前后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巧妙用典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自然會氣度恢宏、格調雄奇。充分顯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