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讲的什么,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20 10:38 阅读:
狂人日记讲的什么,狂人日记讲的是什么

1918年5月,闭关10年的鲁迅在《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发表了《狂人日记》,沉寂一段时间后,各类阅读评论风起云涌,可谓壮观。

《狂人日记》被冠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一出关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高明之处在于,我们把现实环境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房子,他想让你推开铁门,却又给你推开门设置障碍,给想推开门的人以启发,但又怕血腥残酷的现实让人难以接受不如不知道为好。

很多人知道《狂人日记》是从课本上的“吃人”记住的,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呢?

文章在引子部分就说明狂人是生病了:“日前偶间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拿过他的日记读过一遍,患的大概是“迫害狂”之类的病,文章未起,先入为主,此人真乃疯子也。

引子部分以旁观者的角色引出小说,主体部分都是以“狂人”的口吻展现,以日记形式从“疯子”的视角展示“疯子”的心理和内心的呼喊。那么,狂人果然是疯子吗?究竟是我们正常、狂人不正常,还是狂人正常、我们不正常呢?

这个狂人瞧谁的眼神都感觉是要吃自己的,“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赵贵翁是这样,那伙小孩子是这样,佃户和大哥的眼光也“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医老头子是刽子手假扮的。

就连那赵家的狗看我两眼也另有深意:“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正常的人怎么会把所有动物的眼神都解读成一种意思,就算人是真的想吃我,所以怕我知道但又想害我,把赵家的狗也设为假想敌似乎有些夸张,更别提吃鱼的时候“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活物尚且还有灵性,死鱼也能使他想到吃人的人,病且不轻。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既是历史书,怎么会没有年代,还能从“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的“吃人”,这种境界,若非大智便是大病

再看狂人劝转大哥的话:“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

一堆乱七八糟的比喻仿佛很有道理,后面还有一个个事实论据展开论证,把大哥讲得“眼光便凶狠起来”,好些人都来围观,是啊,谁不爱看热闹,还是个爱一本正经讲道理的疯子。

其实是我们都疯了,狂人是唯一清醒的,唯一敢思考并敢呐喊出来的人,在一群疯子中间的唯一正常人自然被认为他才是疯子。

狂人和路人攀谈讨论吃人问题时,狂人再三追问,路人开始还只是半开玩笑含糊其辞地应答着,后来竟慢慢较起真来,要知道前提是在大家眼中“我”是个疯子啊,明知是疯子还和他讲道理,一是心虚,二是也不正常。“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就好比洞穴神话中,有一个穴居人挣脱锁链看到了外面丰富多彩的真实的世界,于是他想回去告诉同伴洞穴墙上的只是人偶的影子,世界远比这些影子精彩得多,结果回去后却被其他洞穴人杀害。

鲁迅想告诉世人的不是这样的好消息,而是黑暗的事实,他内心纠结,不知如何抉择,如何表达。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文末的问号和省略号用得巧妙,这种微弱的呼喊表明了他自己都不确定是否能在这样的绝望中找到希望。狂人癫狂的呐喊和文末微弱的呼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鲁迅的无奈,但纵使是无力的抗争,也依然要抗争到底。

鲁迅塑造的这个狂人只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谁都不愿意被人指着鼻子说“你们疯了”但却更愿意去看别人说他自己“我疯了”,也对应了鲁迅笔下的看客的心理。这样的表达给想推门的人启发,但又没有表明到底该如何推开铁门,真的是意味深长,高,实在是高。

很多年后,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鲁迅,在学鲁迅的时候很痛苦,后来才认识到了鲁迅的伟大。有人说喜欢鲁迅的直接,有人喜欢鲁迅的犀利,有人喜欢鲁迅的怒极反笑。

时代沧桑变化,呐喊声永无休止,对于喜欢鲁迅的朋友,我没有给他们推荐《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名作,我最希望他们读一读《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里塑造了一个世界,刚看的时候觉得虚幻,但越读越觉得深刻真实,如果你能把隐喻一层层的剥开,你会发现,鲁迅真的是一个天才。

还有书中的一句话,现在又被广为传承:从来如此,便对么?其实书中的经典名句太多太多,还是留给大家慢慢发现吧,点击下方就能购买。

\n\n\n\n\n\n\n\n\n\n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