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演讲稿,四有演讲稿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网络资源 时间: 2022-07-03 11:23 阅读:
四个一演讲稿,四有演讲稿
In the urgent lecture, 1500 ~ 3000 words, thank you who can help me write for me, sixty years ago, a country that has gone through storms and rain stood in the shouting.

急演講稿

1500~3000字,緊急

謝謝

誰能幫我寫啊

六十年前,有一個歷經風雨飄搖的國度在千萬呼喊聲中站立;  三十年前,有一位老者帶領著一個國家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步伐;  二十年前,散落的七子終于回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  一年前,奧林匹克的圣火又在首都鳥巢熊熊點燃;  今天,又會有什么樣的傳奇被我們書寫

  國殤•念  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我這類僅對中國史有粗略了解的青少年認為,現代史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知道那連藤蘿都會被異化為“修正主義”的十年,我也知道那急于求成、在荊棘路上前后徘徊的日子,我還知道那國外反華勢力干涉祖國統一的歲月。

  的確,那時的中國還太年輕。

但歷史的錯誤沒有延續過久。

每到歷史課時候,我就會有一種穿越感,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些年代。

當看見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總會無比欣慰。

  我一直都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蛻變•冀  中國,絕對不會因為曾經而絆住前進的腳步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春雷啊喚醒了長城內外,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十多年前,一首《春天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唱響。

它講述的就是三十年前鄧小平先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后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位偉大的老人

在紀錄片里看到的他,早已滿頭華發,步入花甲之年,穿著整潔樸素;但他的神情看上去永遠都那么認真執著,他的臉上好像寫著“中國的未來”。

從他深邃的眼眸里,我們似乎真真正正地看見了  ——中國的未來。

  今天•悅  我們的祖國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可喜的變化。

  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泱泱中國千年飛天夢圓。

  2005年,神舟六號讓中國躋身世界航天科技強國之列。

  2008年,神舟七號又實現了高難度的太空漫步。

  ——我們終于可以自豪地說,“宇宙,固然浩瀚無垠;但中國人征服的勇氣,比它更寬廣”。

  還有同樣是2008年舉行的北京奧運會。

相信這是我們都難以用文字來描述的驕傲。

  今天的中國,真的可以在世界舞臺上堅決地說“不”了。

  明日•心  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是充滿希望的,因為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和我一樣心系祖國的孩子。

那么,中國的未來,就看我們的心意咯

  問題補充:  祖國在我心中  六十年前,有一個歷經風雨飄搖的國度在千萬呼喊聲中站立;  三十年前,有一位老者帶領著一個國家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步伐;  十年前,散落的七子終于回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  一年前,奧林匹克的圣火又在首都鳥巢熊熊點燃;  今天,又會有什么樣的傳奇被我們書寫

  國殤•念  約莫四、五十年前吧,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我這樣僅對中國史有粗略了解的青少年認為,現代史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知道那連藤蘿都會被異化為“修正主義”的十年,我也知道那急于求成、在荊棘路上前后徘徊的日子,我還知道那國外反華勢力干涉祖國統一的歲月。

  的確,那時的中國還太年輕。

但歷史的錯誤沒有延續過久。

每到歷史課時候,我就會有一種穿越感,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些年代。

當看見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時候,總會無比欣慰。

  我一直都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并且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質量品質我保證的演講稿

質量在我心中各位同事: 大家好

眾所周知,質量是產品的基礎,沒有質量,談什么品牌、發展、競爭都是空話。

尤其是對于我們XX企業來說,質量更是我們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只要我們的工作質量一流了,我們的企業就是一流的。

要知道,一個真正有生命的企業是因為有著厚重的質量基礎作保證的,一個企業的質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員工精心打造出來的。

只有打造一流的質量,才能打造一流的產品,只有擁有一流的產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個企業,就像一臺機器,是由成千上萬個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一臺機器正常運行的效果取決于每個部件是否正常,功能是否發揮出來,配合是否準確到位。

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零部件。

我關心整個企業的發展,而我現在所要做的是發揮我這個零部件的作用、并且配合好周圍齒輪的運行。

質量在我心中——表明質量是人控制的。

我就從“人的責任心”來論述質量在我手中這個觀點。

我認為:不管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機器的主體,人決定質量,而非機器決定質量。

質量也是一種責任心的培養。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產品質量是我們每一個職工干出來的,而不是質檢員檢出來的

因此應該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把產品質量深入到每個職工的心中。

嚴把質量關,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假如我是一名質檢員,產品在我這里驗收不合格,就不能流到下道工序。

舉個例子:上班了,假如我接班后繼續生產,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經過分析是上個班留在機器里的產品,不是我生產出來的。

但責任應該是我的,我應該承擔,為什么呢

因為我應該去檢查

假如我檢查了,就會把不合格的產品按程序處理。

這是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

質量在我心中,強調的是人的責任。

如果發生了質量問題我們都推開,那么,企業怎么生存

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拒絕承擔個人責任是人的通病。

一個有責任的管理者和職工,應該為事情的結果負責。

無數的事實雄辯的證明,勇于認識錯誤不但能推動事情的發展,更有助于解決問題。

然而事實上,與外國人相比,中國人似乎更不愿意認錯。

因為在潛意識里,認錯就意味著失敗,認錯就意味著認輸。

而在現代企業中,往往認錯就代表犧牲。

代表著經濟賠償。

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認識到,質量就代表著誠信,質量就是一個品牌

一個沒有誠信的企業,根本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任何品牌和名牌,要想獲得大家的青睞,最根本的還得要看質量,良好的、過硬的、穩定的質量才是產品立足的基石。

好聽的名字,鋪天蓋地的廣告,大張旗鼓的渲染,不過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

任何一個崗位的疏忽和輕視都會對企業的整體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們都是企業的主人,企業的生存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企業的發展而工作,企業提供我們懶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假如我們不用心工作,將是自毀長城,自挖墻角,自斷后路。

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和我們個人的命運就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把握質量就是給企業添磚加瓦,就是把握自己,把握未來。

每一位員工都要視責任如泰山,視產品在手中,質量在心中,細節在精益求精中,真誠在每一道工序中,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一觀點用腦、用心溶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讓我們加工的工件精益完美,讓時間磨損不了優良的質量,讓企業因為質量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充滿生命和活力。

記得日本一位企業家土光敏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沉不了的船,沒有倒閉不了的企業,一切取決于人的努力。

”作為從事機械加工的企業單位,加工過程,質量控制,環環相扣,每個細微環節都需要員工認真敬業的工作,稍有不甚,就會造成質量隱患。

所以說,質量就是一個準則,質量就是一個忠誠,質量就是一個責任,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

一個企業沒有了質量,沒有了誠信,就沒有了市場,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將近上千名員工又將何去何從,將近千百個家庭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

為了企業的發展和繁榮,同時也為了我們自身生活的安定,請加入到全面質量管理中來吧,讓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質量托起舞鋼美好的明天

資料來源于網絡。

唐山大地震三千多字演講稿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靈的城墻。

簡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時候,市區有98%的居民搬進了新房,1988年10月則全部遷入新居”。

人們就是居住在簡易房里,開始了唐山的重建。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技術人員參與制訂的《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通過了國務院的批準,這一規劃,后來1982年和1984年兩次進行了調整。

規劃通過后,經過一些試點,“1979年下半年大規模的重建開始了”程才實說。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華道,那時就已經是唐山市的主干道。

地震以后,改名為新華道,實行分段建設,  以市中心和建設路的交叉口為界,西邊為新華西道,東面為新華東道,1985年最終完成建設時,路面寬50米,全長9.55公里,被稱為“二十里長街”,也被稱為“唐山的長安街”。

  《唐山市志》記載,最多的時候一共有11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個援建單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施工現場投入的大塔吊200多臺,載重車輛2500多輛。

  建設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龍華小區。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開業的百貨大樓是新華道上比較早完工的商業大樓。

  程才實認為唐山重建分為三個大的階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試點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規模建設;1985年之后,完成掃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萬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紀念碑廣場舉行唐山抗震10周年紀念大會,程才實說,“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結束”。

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為震后重建工作而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

  抗震精神編輯    唐山地震:讓人類更深刻地認識地球。

  距離唐山北部青龍縣城卻沒有人員傷亡  地球是人類棲身之地,而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因而人類在征服地震災害的征程上不斷地探索著。

  唐山大地震給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痛苦但又極具價值的天然“實驗場”。

  30年來,世界各國的地震工作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從而為戰勝地震災害提供理論、方法、依據和指導。

  1975年我國曾成功預報、預防了海城7級以上地震,這令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們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們再次領教了地震這個“惡魔”的神秘莫測。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中,國演,講網,演,講點考木點西恩,科學家們更加深刻認識了地震的極端復雜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數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專家許紹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預報征途上,將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現象,而每領悟和破譯一個“想不到”現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預報的征途上前進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們把諸如唐山等發生過破壞性地震的地方作為實例,作為重中之重的研究對象,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和規律,并依靠日益發展的高新技術,力圖從中找出制服地震“惡魔”的武器。

經過多年努力,科學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一位地震專家分析了21世紀世界上對地震研究的進展后說,在高新技術介入下,不僅在解決“上天易,入地難”問題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也使人類有可能像觀測氣象衛星云圖一樣,研究地殼的運動變形。

它屬于唐山,屬于中國,屬于全人類。

  一座城市的毀滅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潰更是可怕。

無數事例證明,每遇重大天災人禍,家園被毀或痛失親人,有的人會消極沉淪,陷入強烈的悲痛無法自拔。

中外歷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發生過嚴重次生災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災民精神世界的崩潰,引起社會動亂的發生。

  然而,唐山人在災難面前所凝結出來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時及震后建設中支撐、激勵、鼓舞和引導唐山人民最終戰勝地震災害、重建家園的精神力量。

  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軍民的無私援助下,唐山依靠這種精神支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災區生產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數十萬群眾衣食、飲水得到解決;震后不到一個月,災區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震后第一個冬天,災民全部住進了簡易房;震后一年多,工農業生產得到全面恢復;震后頭10年,唐山人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奪取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巨大勝利;又一個10年,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全面振興;第三個10年,跨入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唐山地震30年紀念日前夕,唐山人對抗震精神進行了理論上的升華。

市委黨校副研究員康繼祥說:“地震災難的慘痛可以遺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  在唐山街頭采訪,人們對“唐山精神”耳熟能詳。

因為“公而忘私”是群體與個人之間的道德準則;“患難與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本主義原則;“百折不撓”要解決的是戰勝地震災害過程中目標和現實的矛盾;“勇往直前”則體現著唐山人在艱難困苦面前的一種勇敢進取的精神狀態。

  這種精神綜合體現了唐山人的氣概、氣勢、膽略、魄力和道德風貌。

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和鼓勵下,唐山人醫治了地震造成的創傷,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授予“人居榮譽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國軍民在抗震斗爭中用鮮血、生命和艱苦卓絕的斗爭,共同鑄造的民族之魂。

正如唐山人民所經受的痛苦與磨難,不僅屬于唐山屬于中國,更屬于全人類。

關于美食的演講稿

中國歷史悠久,其烹飪藝術淵遠流長, 聞名于世。

中餐以它的色、香、味、形而誘 人。

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的自然環境、文 化、風俗、習慣不同,中國菜肴形成了不同風味的地方菜系。

作為當地風味,北京的烹 飪則集各地不同風味之大全。

北方菜系以山 東口味為主流,擅長烹制海味。

四川廚師烹 調愛放干、鮮辣椒,川菜以麻辣辛香調料而聞名。

粵菜取料廣泛,他們講究鮮嫩和酥 脆。

淮揚菜注重,特別是油而不 膩,清淡鮮美。

譚家菜咸甜適宜,常言 道:“南甜北咸,”譚家菜卻兩者兼顧。

中國人吃飯,吃的是概念。

或者用一種通俗的說法:吃的是文化。

這使飲食問題帶 有了社會性(甚至藝術性),而不再僅僅是一項形而下的生理活動。

日本人飽食終日,也提煉為向哲學靠攏的茶道,有點在清風、 明月、插花與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

中國人 則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當作兢兢業業的 功課了,煞費苦心,追求著那令人拍案稱絕的藝術效果。

“好吃極了!”是較流行的一句贊 美用語。

所以,美食家的虔誠絲毫不亞于畫 家或雕塑家,對美的體會甚至更全面:色、香、味———連深藏不露的舌頭都調動起來 了,成為鑒賞的工具。

當一席大菜合盤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 在餐桌中央,簡直就像揭開了蒙在某一尊藝 術品上面的幕布,不時能聽見一、兩聲由衷的喝采———當然,這是躲在后臺掌勺的廚師 所期待的。

賓客們舉杯相慶,仿佛在進行小 小的剪彩儀式。

然后就,頻頻揮動 蜻蜓點水的筷子。

評,脂硯齋評,也不過如此吧:在字里行 間作點小楷的眉批。

不管是冷盤還是炒菜, 最終都必須經得起筷子的“酷評”。

在中國,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籠罩著 新船下水般的熱烈氣氛。

而每一位食客,都是動作熟練的老水手———或者說,都是潛在 的評委。

難怪開餐館的老板,都很會看客人 的臉色。

看客人的臉色就能了解到廚師的水 平。

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喜”字。

這也是中國人最熱愛的一個漢字。

而吃飯是 最能烘托出這種喜氣的。

喜氣洋洋,東道主 自然滿意。

傳統的喜宴,被清代的 發揮到極致。

從其名稱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意味,“強強聯合”的意味。

正宗的滿漢 全席要連吃三天三夜,茶肴不重復。

這是具 有中國特色的狂歡節:一場飲食文化的馬拉 松!吃飯,在中國是最日常的儀式,是最密集 的節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習慣在胸前畫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謝上帝賜予的 面包與鹽,大多數中國人都是無神論者,把 酒臨風時反而充滿了當家做主的感覺。

飽餐 一頓(若能持螯賦詩就更好了),是離他們最近 的一種自由。

由此可見,這個感匱乏,藝術氣息卻很濃郁。

在我想像中,美食 家都是一些擁有古老傳統的民間藝術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為政, 管理好自己的盤子———使用刀叉是為了便于 分割利益。

中餐則體現了最樸素的共-產主 義。

中國人圍桌而聚,繼承了原始 的遺傳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 人皆可分一杯羹。

大鍋飯的傳統很難打破。

好在中國的飯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 福同享、有難共擔的作風頗受歡 迎。

中國人通過聚餐就能產生四海之內皆兄 弟、的幻覺,這種虛擬的親情畢竟 大大增進了其食欲。

所以中國人吃飯,也是在吃環境,吃氣氛,甚至吃人際關系。

邊說 邊吃,邊吃邊聽。

這是一種超越了吃的吃。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吃是最有情調的,最有 人情味的。

中國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風味。

川菜、粵菜、湘菜、齊魯菜、淮揚菜、東北菜乃至上 海本邦菜……仿佛實行軍閥割據似的。

但在我 眼中,這更像在劃分藝術流派。

出自圣人之 鄉的齊魯菜,稱得上古典主義。

纏綿悱惻的淮揚菜,屬于浪漫主義。

假如說辛辣的湘菜 是批判現實主義,麻辣的川菜則算魔幻現實 主義了———一粒花椒,有時比炮彈還厲害, 充分地調動起我們舌頭的想像力。

當然,也可以用別的方法換算:上海菜屬于楊柳岸曉 風殘月的婉約派,東北菜則相當于大江東 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派…… 不知西方社會,在政治家、思想家、藝 術家、軍事家等等之外,是否還產生過美食家的頭銜?在中國,美食家幾乎是一種傳統。

雖然它一直近似于“閑職”,卻也是頗讓人羨慕 的。

歐洲文明里,美食家一度缺席,正如它所推崇的探險家,對于中國而言,則是近代 以后舶來的詞匯。

但我私下里以為:美食家 也算是一種足不出戶的探險家———“父母 在,不遠游”,中國人只好陶醉于另一種意義的探險,那就是對山珍海味的獵奇。

美食家 用菜譜來代替地圖,用杯盞來代替羅盤,用 筷子來代替槳櫓,航行在自己的味覺里,同 樣也領略了無限風光。

這種冒險心理在河豚的問題上發揮到極致。

河豚相當于中國飲食 文化里的“禁果”———一種致命的誘-惑,它的 鮮美因為神秘與危險而被夸張了。

美食家們不僅沒有望而卻步,反而趨之若鶩。

這份勇 氣,恐怕連瀆職的亞當、夏娃都會自嘆弗 如。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