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苏轼千古名句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7-08 13:36 阅读:
江城子苏轼千古名句

文/绾九

苏轼最冷门的一首诗,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却少有人知道全词

从我们开始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便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小的我们即使不懂什么意思也被这样优美的语言吸引了。

可以说唐诗宋词人人都可以说上来几句。足以见得他在我们中华文化历史中占据的地位。

我最爱宋词,诗人中独爱苏轼。

提起苏轼,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听起来真的是非常美好的祈愿。

还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胸襟,我们总是看到苏轼一直是乐观向上,豁达开朗。

但其实苏轼也会有黯然神伤的时候,也会有落寞,也会有在失意后厌世的时候。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轼最冷门的一首诗,开头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却少有人知道全词。

全词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是在被贬黄州时写下这首词,词牌名为《西江月》。正值中秋月圆,苏轼却在冷清的秋风中独自一人对月独酌,心中凄凉写下这首词。

同样是中秋月圆写下的词,但这首和水调歌头完全不同。

上片寓情于借景抒情,感叹韶华短暂,壮志难酬。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世间万事在苏轼眼中不过是大梦一场,人生也不过是经历了几番秋凉。

开头两句化用庄子名句:“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人生句化用唐朝名句:“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夜幕降临,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回荡在空旷的阆中。对镜一看,两鬓眉头都染上了雪白的风霜。看到如此萧索的场景,镜中韶华已逝的自己,心中生出阵阵凄凉。

词的下片是苏轼对牢骚的发泄。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酒并不是醇香的好酒,却为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发愁。月亮虽然十分明亮,却总是被满天的云遮住光辉。自己的处境已经是这样了,连酒和月也不能如他的心意。这两句来自韩愈的名句,“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在这应该阖家团圆的美好中秋之夜,谁能陪我欣赏这美丽的月光?我只能自己端起酒杯,凄然的凝望北方。北方是自己志向所在,是老友所在的远方。

而他此刻更加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兄弟二人都不安于平凡,出来游学,才华不分伯仲,此刻天各一方,只希望能够对这月色祝福远方的兄弟中秋快乐。

我们读着这首词,想象着苏轼一人在中秋之夜凄凉孤独的心境,不免为之心疼。也被他的才华深深地折服了。

在这首词里,苏轼感叹自己不如意的经历,抒发此刻凄凉之情,由秋思想到亲情,让人读后

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诉说了怎样的故事

千古名词:人生诺只初相见,诉说了怎样的故事。

……上古诗歌,演说都有深远议意,楼上几位大神精通古诗,记述了上古爱情伤感诗歌!都经典。金庸景色,梁玉生的对联盛盛金典。

千古名词,诉了怎样的故事,就是记述那作者写出的感叹痛伤之曲,和情人离别滴沮如滴血之感!

……相识好比初相逢,

……人生诺只初相见。我两句话混起来就变了些议意,初识、初见初学,不管是文化科学,高科技,恋爱爱情等等,让他去学习,磨练,深研,经久之练,人才乃矿石之金!。

……人生诺只如初见,天地乾坤分四季,春草夏花跃眼夺目,青春年华艳艳视仙,情感她芳眼说话,不言而合对爱佳。相知相爱金童玉女,但苍桑有格,南通北国。其其回故之乡,眮眮送目,它时芳草今陆䒵。敬请我师批评指正,草草跑题了。

……谢谢头条!谢吾空。

这里有一千古名句似对联:踏花归来马蹄香,如何对上联

阉羊惹得身手臭,

踏花归来马蹄香。

如何鉴赏苏轼的《江城子》

这个问题还是蛮笼统的,但是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大文豪苏轼的文采和思想。

一、“江城子”是词牌名。

“江城子”是一个词牌名,并非具体的哪一首词。而苏轼以“江城子”为词牌名的诗有很多首,不知道提问的网友到底想鉴赏哪一首诗词。

词牌名就相对于歌曲的曲谱,曲谱规定了一首歌的旋律,那么无论怎么填词、翻唱,这首歌的曲调是不变的。

词牌呢?它规定了词的格式。比如我们发现词牌名都为《如梦令》的词大致格式是相同的。例如李清照有两首《如梦令》。

其一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为“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它们的填词格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读起来发现,停顿感是一样的。

二、苏轼最有名的两首“江城子”

苏轼有两首“江城子”最为有名,都曾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且是“全文背诵”的那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早在熙宁四年的时候,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因为反对变法不成功而自请到外地做官,朝廷就派他到杭州去,杭州任满后又调到了密州。后来,密州发生了旱情,苏轼就去常山祈雨,回来的时候就和同事一起去打了个猎。

词的上阙是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虽然我们不知道当年那场狩猎到底有多少人,但在苏轼的词中,这是一场浩浩荡荡,人数众多的出猎行动。苏轼的个人形象也从中透露出来。苏轼自称老夫,其实那年他不过三十八九岁,人当壮年,被这番激烈的场景触发,胸中涌起一股豪情,还以孙权自喻,体现自己的志向。

下阙则是酣畅淋漓的抒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和心怀家国的热情。作者的此番情怀主要是通过一个典故来体现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汉代。汉文帝时期的魏尚原为云中太守,抗击匈奴有功,却因上报的杀敌人数与实际不符(虚报六个)而被削职。冯唐为其说辩说,汉文帝也感觉处罚过重,就派冯唐带着信物去云中赦免魏尚。苏轼以魏尚自比,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心有遗憾;二是因为他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心存期待。

整首词豪放大气,情感充沛,在宋词中具有开拓性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先看苏轼的自我评价,“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注意:“呵呵”早在古人的通信中使用了),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拊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词多用来描写细腻婉约的情感,大多像柳永那种,而苏轼的这首词开了豪放风格的先河,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范围,追溯豪放词的渊源,这首词是绕不开的。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原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同一年,苏轼还有一首婉约的“江城子”留名百世,那就是悼念亡妻之作。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不仅远离家乡,年华也已消逝,想念妻子却无法去坟前说说话,解解忧。梦里梦见还年轻的时候,妻子坐在轩窗里正梳着妆。她的妆容正好,只是不展笑颜,静静地望着“我”,说不出一句话(写着写着,自己有点怕怕的……),“我”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却只能无语凝噎,泪流千行。

这首词没有什么典故,文采也不华丽,但情感真挚,字字血泪,感动了百年来的无数读者,是一首经典的悼亡词。

三、苏轼的其他“江城子”

除了上述两首,苏轼还有其他以“江城子”为词牌的作品,大家来欣赏一下。

1.《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2.《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3.《江城子》

4.《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有哪些经典诗词名句

谢谢!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词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2、诗

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的《江城子》如何有感情的翻译

苏东坡深爱着自己的第一个妻子王弗,王弗在和苏东坡结婚大概十年后,因病去世,当时才处在青春年华的27岁。苏东坡虽然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对妻子的感情却极为深厚,在妻子去世多年以后,还经常魂牵梦绕,梦到和妻子的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于是就有了这首深情的悼亡词。像这种完全烙印着个人感情的词,别人是很难体会的,更何况我们中间还相隔了千年。但既然题主提出问题,我就勉为其难的,用现代诗翻译一下。

先看看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致王弗

十年会有多远,

你告诉我

思念有多远,十年就有多远!

而思念的春梦秋云

却翻不过重重远山。

王弗

我看见你在月下在回廊在梳妆台的春天

在眉山在京师在山东在我的梦里

衣袂飘飘。

遇见,

在你的豆蔻年华里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最不懂爱的人。

王弗

十年后

你是在高处不胜寒的天上吧

因为,每晚的月亮之上都有你的笑脸。

高密与眉山

一座孤坟的相隔

我在千里之外。

你在清冷之内。

王弗,

心灵能跨过十年的距离吗?

我担心,你已经不认识我了。

尘世的风霜雨雪,我早已苍老

那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已随你去了

如今我是那个卑微到尘土的男人。

为了你,我愿意成为你坟前的一捧土

成为一朵黄花,伴着你的青春歌唱。

东山的月亮升起来了

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刻

我遥望眉山

在松树下

种下我悠长悠长的

爱恋!

歪诗一首!望苏东坡原谅!

苏轼是如何写出千古名篇《水调歌头》的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在正文前面说明了。翻译过来,就是:丙辰年的中秋节,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喝酒,从晚上一直喝到第二天早晨,酩酊大醉,于是提笔写了这首词,算是怀念在远方的弟弟子由。

苏轼和弟弟苏辙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同科进士,两兄弟一块长大,读书学习,诗文唱和,关系非常好,他的诗文中,有很多提及弟弟苏辙。《水调歌头》是在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所作,当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自己请求调离京师,到地方上去做官。

苏轼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和弟弟分别七年了。一块长大的亲兄弟,七年不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动不动就要走几个月,苏轼非常思念弟弟,但是却无论如何见不到他。

苏轼调任地方官员以来,辗转了许多地方,但是始终不能和弟弟想见。他当时请求朝廷派他到离弟弟近一些的地方做官,希望能够和弟弟多见面。后来苏轼调任密州,还是无法实现和弟弟亲人团聚的愿望。于是在是年中秋节这一天,和几个朋友搞了一个小小的私人聚会。皓月当空,想到远方的弟弟,思绪起伏,借着酒兴提笔一挥而就,写成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候41岁,人到中年,远离了京城政治核心舞台,混得并不是很如意。所以说这首词虽然名义上是怀念弟弟子由,实际上是感慨自己的人生际遇。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是有出世之心的,他希望超脱于现实的种种纷争烦扰,但是终究不可得。念及骨肉分离,更是不无抑郁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多的,其实是表达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力和无奈。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

历史上有哪些千古名句

1.一别两宽,各自生欢。

2.予鱼与水,愚我与昧。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8.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9.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恼。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2.戎装戍边关,红妆待君还。不负凌云志,许卿一世欢。13.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14.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入骨。

1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6.愿得韶华剎那,开得满树芳华。

17.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8.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1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为他人做衣裳。

21.机关算尽太懂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2.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2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4.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苏轼宋词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怎样赏析

苏东坡悼念妻子一首词,动人至深,千古无人超越!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户小康之家。他是家中长子,他的父亲苏洵,是年27岁。做了父亲,才开始发奋读书的苏洵,后来名声大噪,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两年后,苏轼的弟弟苏辙出生。少年时候的苏轼和苏辙,聪慧过人,一看就是读书的种子。

苏轼六岁入学,他的启蒙老师是个道士。到了十岁,苏轼已经在文学上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写出《黠鼠赋》那样具有思辨性的文章。十一岁,他已经开始熟读各种经典古籍,准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路。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轼和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苏门一下子出了两位登科状元,名动京师。

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对苏氏兄弟的文章推崇备至。来自一代宗师欧阳修的点赞,将苏家父子的名声推向极致。文化名流和高官大员纷纷发来函,正当父子三人在京城春风得意之时,老家传来噩耗,苏老夫人病逝,她至死不知两个儿子高中状元的喜讯。

苏轼和苏洵办理了手续,随父亲回家丁忧三年。

没有官场之累,没有应酬往来。三年之中,或许是苏轼一生最为幸福快乐的时光。进京赶考之前,十八岁的苏轼已经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四川青神王家的王弗小姐为妻,妻子比他小三岁。

王弗出身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在最美好的16岁嫁给苏轼,扶持丈夫,堪称贤妻良母的典范。苏轼读书,王弗陪侍左右,终日不去,苏轼也对妻子关怀备至,夫妻两伉俪情深,恩爱有加。

苏轼嫉恶如仇,刚正不阿,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往往不吐不快。王弗经常规劝丈夫,遇事不能太过莽撞直爽。苏东坡交友广泛,每逢丈夫和客人在厅堂中谈论,王弗都会在屏风后仔细倾听,担心苏轼太过心直口快而得罪旁人,或者被小人所利用。

居丧期满,苏门一家迁居京城。苏东坡被委任为凤翔通判,调任外官。离开了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苏轼携妻子前往凤翔。苏轼和长官陈希亮不和,经常闹矛盾,王弗事事规劝丈夫,慧眼看人,她深知老太守对苏轼的为难,其实是对他的磨炼。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在凤翔为官四年后,苏轼调任回朝,一家人再次团聚。可惜天命无常,不久王弗在京城猝然病逝,时年27岁。她和苏东坡的儿子苏迈,当时只有6岁。王弗陪伴了苏轼十一年,她的离去,让苏轼深受打击。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的宦海生涯,已是几经沉浮。苏轼已然四十岁了,锐意改革的王安石升任宰相,由于公开反对新法,苏轼在朝廷之中屡遭排挤。苏轼自请外调,到密州任知州。

有一天晚上,苏轼做了一个梦,妻子王弗走进了他的睡梦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妻子已经走了整整十周年,苏轼细细咀嚼过往那些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提笔写下了千古第一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读来让人凄然下泪。十一年的恩爱时光,如同倏然而逝的梦境。短短七十个字,道尽苏轼对妻子王弗十年来无穷无尽的思念。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往昔平常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浓郁的哀伤,衬托出王弗凄婉美丽的形象。

从古至今,悼亡之作成千上万何止?但是苏轼悼念妻子王弗的这首词首推千古第一,无人能够超越。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的词,胜过任何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因为承载着人世间最为真挚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文字能够永垂不朽的原因!

更多精彩文人故事,请关注头条号:博书。

[db:繁体内容]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