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元结的名句

推荐人:网络投稿 来源: 互联网 时间: 2022-06-29 20:21 阅读:
唐朝诗人元结的名句
1. The famous phrases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s are those Wang Changling's \"Out of the Smooth\" but the Longcheng flying is there.Xu Hun's \"East Tower of Xianyang City\" Mountain rain comes1.唐代詩人的名句有那些

王昌齡《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許渾《咸陽城東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

李白《蜀道難》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輕少年

(邕yong:1、邕江,水名,在廣西。2、廣西南寧的別稱。)

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長恨歌》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高適《別董大》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維《渭城曲》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觀獵》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虞世南《蟬》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陸龜蒙《別離》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脁tiao:古書上指農歷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現)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蒿hao: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李白《把酒問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劉希夷《代白頭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耽dan:沉溺;入迷:耽玩/耽于幻想。)

賈島《題詩后》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流淚。

賈島《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境界:1、晏殊《蝶戀花 欖剪愁煙蘭泣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李白《題峰頂寺》 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捫men:按;摸:捫心)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2.和白居易并稱“元白”的唐朝詩人是元結還是元稹

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稱。《新唐書·白居易傳》載:自居易"初與元稹酬詠,故號元白。"白居易在《〈劉白唱和集〉解》中也說:"江南士女,語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稱,當時已行于世,又經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襲沿用。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并稱他們的詩體為"元白體"。

元稹、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二人文學觀點相同,作品風格相近。他們強調詩歌的諷諭作用,寫有大量反映現實的作品,都擅長于新樂府、七言歌行、長篇排律等詩體,注意詩歌語言的平易淺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詩壇上,元白的影響很大。《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論贊指出:"若品調律度,揚榷古今,賢不肖皆賞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但元稹詩在主題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鮮明等方面,都比白居易詩稍遜一籌。葉燮說:"元稹作意勝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原詩》)趙翼則認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甌北詩話》)

對元白的評價,歷來有抑有揚。抑之者始自杜牧,指元白詩為"淫言□語"、"纖艷不逞"(《唐故平盧軍節度巡官隴西李府君墓志銘》)。揚之者始自張為,列白為"廣大教化主",元為"入室"(《詩人主客圖》)。其后,明代王世貞、王世懋、清代王夫之、王士□均貶抑元白。宋代葉夢得、明代賀貽孫、清代尤侗、翁方綱則褒揚元白。蘇軾雖說過"元輕白俗"(《祭柳子玉文》),但又多以白自況,實際上他是很仰慕白居易的

3.唐代詩人元結的資料在哪里可以找到

元結(719--772) 唐文學家。

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玗洞,因號 猗玗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天寶進士。曾參與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功。

后任道州刺史。為詩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曾受杜甫推崇。

散文亦多涉及時政,風格古樸。時人也曾批評其作品“不師孔氏“,加以非難。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編選《篋中集》行世。

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政績頗豐。

大歷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長安。元結主張詩歌為政治教化服務 , 要“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能濟世勸俗,補闕拾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對當時詩壇“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篋中集序》)的不良風氣,開新樂府運動之先聲。

他的詩歌有強烈的現實性,觸及天寶中期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 如《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饑寒交迫和皇家的征斂無度,變本加厲。

《閔荒詩》、《系樂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規諷時政,或揭露時弊。結幾乎不寫近體。

除少數四言、騷體與七古、七絕外,主要是五言古風,質樸淳厚,筆力遒勁,頗具特色。但因過分否定聲律詞采,詩作有時不免過于質直,也導致他創作上的局限性。

元結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別是其雜文體散文,值得重視。如《??論》、《丐論》、《處規》 、《出規》、《惡圓》、《惡曲》、《時化》、《世化》、《自述》、《訂古》、《七不如》等篇,或直舉胸臆,或托物刺譏,都出于憤世疾俗,憂道憫人,具有揭露人間偽詐,鞭撻黑暗現實的功能。

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筆鋒犀利,繪形圖像,逼真生動,發人深省。其他散文如書、論、序、表、狀之類,均刻意求古,意氣超拔,和當時文風不同。

《大唐中興頌》文體上采用三句一韻的手法,類似秦石刻的體制,風格雄偉剛峻。后人對元結評價很高,唐代裴敬把他與陳子昂、蘇源明、蕭穎士、韓愈并提。

又有人把他看作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 元結受道家影響,作品雜有消極退守的成分。

元結 [唐](公元七二三年至七七二年)字次山,河南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卒于代宗大歷七年,年五十歲。

少不羈。年十七,乃折節向學,事元德秀。

舉進士,蘇元明稱與肅宗。 時史思明攻河陽,結上時議三篇。

帝悅,擢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以討賊功,遷監察御史。

又進水部員外郎,佐荊南節度使呂諲拒賊。代宗時,以親老歸樊上,著書自娛。

始號琦圩子,繼稱浪士,亦稱漫郎。既客樊上,更稱贅叟。

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進授容管經略使,身諭蠻豪,綏定諸州,民樂其教,立碑頌德。

罷還京師,卒。結著有元子十卷,文編十卷,《新唐書藝文志》琦圩子一卷,《文獻通考》并傳于世。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現存的集子常見者有明郭勛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陳繼儒鑒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黃氏刊本《元次山集》。

今人孫望校點有《元次山集》。 元結所編詩選《篋中集》尚存。

右溪記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2〕。

水抵(3)兩岸,悉皆(4)怪石,??嵌[5]盤屈,不可名狀[6]。清流觸石,洄[7]懸激注。

佳木異竹,垂陰[8]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9]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10],則可為都邑[11]之勝境,靜者[12]之林亭。

而置州[13]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14]悵然!乃疏鑿蕪穢[15],俾[16]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17]香草,以裨[18]形勝。為[19]溪在州右,遂命[20]之曰 “ 右溪 ” 。

刻銘[21]石上,彰示[22]來者。 —— 選自《四部叢刊》本《元次山集》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

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右”,古以東為左,西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為之取名“右溪”。

[2]營溪:謂營水,源出湖南寧遠,西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 [3]抵:擊拍,形容溪流滿涌,作者《游右溪勸學者》:“尤宜春水滿,水石更殊怪。 ” [4]悉皆:謂兩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欹”,通“??”。盤屈:怪石隨著溪岸彎曲屈折的樣子。

[6]名狀:說出它們的狀態。 [7]洄(huí):漩渦。

懸:形容觸石濺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陰:投下陰影。

相蔭:彼此遮蔽蔭護。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隱者和歸隱的官宦。

[10]人間:謂世俗社會,主要相對隱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絕交書》:“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 ”其義同此。

[11]都邑:都會城鎮。勝境:風景優美的環境。

一本“可為”上有“則”字。 [12]靜者:謂仁人;《論語·雍也》載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13]置州:謂唐朝設置道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設置南營州,太宗貞觀八年(634)改為道州,玄宗天寶元年(742)改設江華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復稱道州。 已來:同“以來”。

[14]之:指“無人賞愛”。悵然:惆悵。

赞助推荐